让英语课堂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有效使用的策略
实践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5期 总第4694期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5期  下一期
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有效使用的策略
来源:泗洪县香江路第一实验学校 作者:王宝安 发布日期:2013-10-15 11:18:48

     多媒体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判断多媒体教学使用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多媒体教学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灵活使用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课导入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新课导入形式多样,或借助口头表达,或借助多媒体等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用何种形式导入新课。口头表达简明扼要,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体,极具形象生动性。在语文课堂新课导入环节时根据需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散步》是作家莫怀戚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这篇散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篇文章从主题角度可以使用多媒体这样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这个广告展现了一个小孩子看见自己的妈妈在给他的奶奶洗脚,于是就在妈妈辛苦一天下班回家的时候,孩子吃力地端着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有的学生边看广告边流泪。看完广告后,教师提问:我们看完这则广告后,想到谁?想到关于他(她)的什么事?这则广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学习。
     二、突破重点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常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突破这些重点,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借助多媒体教学往往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多媒体教学可化抽象为形象,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通过视听,形象直观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写景抒情散文,如朱自清的《春》、矛盾的《白杨礼赞》、梁衡的《夏》等。这些文章大多描写优美的自然景物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例如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中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描写,山上的矮松“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段文字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部分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由于许多学生从未见过小雪覆盖下的山,他们很难想象出这是什么样的美景,把握课文内容的难度较大。这时,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看着课件上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顺序展示的一幅幅画面,听着与画面同步的配乐朗读,好像身临其境,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段文字中有些词句的意思。接着,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想象,此时学生完全能够把握这段文字的内容。
     语文教材根据新课程“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编选的诗歌特别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古诗“诵读的评价”重在“加深体验和领悟”。体会诗歌情感自然是语文课堂的一个教学重点。传统教学主要以学生诵读和教师讲解为主来突破这个教学重点。这时,如果加以恰当的多媒体教学,突破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茅屋漏雨如注和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如何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幅画面:诗人杜甫身后的茅草在空中乱飞,茅草屋顶已破并且露出天空,他躲在床上一角,却身穿一袭长衫仰望苍穹。这幅画面直观地表现出了诗人杜甫胸怀天下以及忧国忧民之情。这幅画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此时,或用多媒体,或由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生平,重点突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通过以上三者结合,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体会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把握诗歌主旨。
     三、突破难点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有时可以传达出语文教师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以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变难为易,帮助学生轻松突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在说明文尤其是建筑物类说明文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可以突破教学难点,解决语文教师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当代作家吉祖英的说明文《凡尔赛宫》,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教学难点。文章第二段有这样几句话:“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这几句话从几何图案、平顶形式、人物雕像三个方面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也没有见过凡尔赛宫,他们对凡尔赛宫这个建筑一无所知。凡尔赛宫究竟什么样?巴洛克的圆顶是什么样?法国传统的尖顶又是什么样?平顶形式呢?这些问题只靠语文教师当堂解说远远不够,一方面,教师未必能够解说清楚,另一方面,即使教师能解说清楚,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时,语文教师只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上投出凡尔赛宫的外观、巴洛克的圆顶建筑、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和平顶建筑,适当穿插一些讲解,学生会很快明白这些问题。同时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清楚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四、拓展延伸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这句话指出了拓展学生阅读面和提高学生阅读量的重要性。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拓展阅读材料的容量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而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却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一篇课文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进行拓展阅读。材料可以是课文主题方面的拓展材料,可以是课文体裁方面的拓展材料,也可以是课文写法方面的拓展材料。这些拓展材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给学生阅读。例如,教学文言文《赵普》,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赵普的另外一段文字进行人物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句意、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赵普这个人。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投出《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关于王粲的部分文字进行写法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句意、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深刻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由于多媒体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同样能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当代作家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一文表达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文章中指出“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为加深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网采集有关自然被人类污染毁坏的图片资料及文字资料,加工后写成调查报告或制作成网页等。在交流展示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及时全面展示学生搜集的图片、写出的调查报告和制成的网页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