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艺术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课堂因开放而精彩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课堂因开放而精彩
来源: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作者:高杰 发布日期:2013-10-29 11:08:00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上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新课标还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课程目标实施的载体是课堂,因此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应当着手的地方。
     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提出后,不少学校都做了相应的改革,但从以往的经验看,有些做法和举措其实是对“开放”这一提法的误解,主要表现为:
     课堂内容上简单机械的添加
     开放的课堂需要教者引导学生抛开课本的束缚,但在教学工作中,一些人认为开放的课堂就是课外知识的引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了相关联的课外知识,其知识的积累从形式上看得到了提升,实质上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一些偏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更起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这样的“开放”,是另一个层面的束缚。
     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过于形式化
     跨学科的学习是开放型课堂的重要体现,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其它学科的工具性作用得以体现,课堂就实现了开放的状态。但其实跨学科的核心是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习惯,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是一种对话、圆融的过程,而工具性的实现又离不开其它学科作为知识的载体,但这种工具性的体现需要语文人文性的浸润。
     无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开放型课堂的重要表现就是学生是否处在思维开放的状态,这是评价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但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学习,一问一答显得和谐有序,课堂气氛也能做到融洽活泼。但倘若离开了教师的刻意引导,学生就变得没有主见,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自身主动性的忽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单纯的“我来问你来答”。
     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实质性意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所体现出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开放型课堂离不开各种知识的辅助,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在教学中,一些课堂对于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依赖过于严重,使用过于泛滥。学生在接触之初会因兴趣而专注,但随着新鲜感的消退,其注意力也会受到影响。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课堂的“开放”自然大打折扣。
     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妨做如下探索:
     一、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
     理想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为学生营造适合他们自我建构知识的环境,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下面是某教师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的教学片断。课文第一段:“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段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冲破”“掀翻”两个动词所折射出来的力量,让学生明白春笋从地里长出来的艰难。但受自身能力及所学知识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不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一个学生扮演春笋,两个同学拿书放在其头顶上分别扮作泥土和石块,“春笋”猛然起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让课堂气氛活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开放课堂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教学所需,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笔者在教学口语交际《打电话》时,根据学生都有接打电话的经历这一有利条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或家人在接打电话时的语言和神态,并告诉给大家听。经过对学生回答的整合,明确打电话的要求,再确定此次的主题:星期天我给同学打电话。同桌之间互相拨打,并点名学生进行表演,课堂上沟通交流的气氛极其活跃。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生活经验,让学习与生活二者有机融合,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意信息手段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灵活性,为课堂的开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文学作品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而这个主体正是借助形象来表现的。它以语言符号为内容,通过读者的思想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先把语言转化为表象,然后通过再造想象感受到形象,进而体现一种“吸收——转化——释放”的过程。可是对于学生而言,凭借其有限的阅历,“转化”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的视听因素刚好可以提供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课堂上不少学生能明白“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意思,但是这两大特点运用在庐山的云雾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文虽然分别描写了不同位置的云雾样子以及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并运用了不同的比喻句,描写非常生动形象,但是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理解并不深刻,因为很多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没有直观的概念。在这种情形下,教者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弥漫山谷的云雾及遮挡山峰的云雾一一展示出来,并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机对照,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画面的介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积极性被调动,仿佛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很好地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因开放而精彩,也因开放而显得迷人。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只有不断顺应潮流,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