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做导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助小学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7期 总第4710期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7期  下一期
以兴趣做导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学 作者:曹红梅 发布日期:2013-11-12 13:47:38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要求教师应发挥其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课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收获最大化呢?我认为,以兴趣做导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紧密联系生活,运用主题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主题教学,是指在一定的专题或问题情境下,以学生主动建构活动为主线,旨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在运用这一教学策略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学生关注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使教学内容实用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而在丰富多彩的创作活动中积极、主动、自觉地去探究,去学习新知,在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图片的处理》时,我以当时西南地区正在发生的严重旱灾为背景,提议以制作公益海报为主题,由学生自主确定海报主题,并进行图片内容的选择、筛选及处理。实践证明,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主题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二、激趣导入,抓住学生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作为整节课的起始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能否吸引学生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形式,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新知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的内容,合理设计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得较多的是情境导入和对比式导入两种方式。情境导入通常用于新章节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对比式导入用于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学习导入,通过对比突出新知的特点和优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兴趣。比如,在教学引导层播放动画时,我使用对比式导入,用两个动画来展示海底世界来回游动的鱼儿,不同的是鱼儿游动的路线由直线运动变成了自然真实的曲线运动,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迫切的学习欲望。
       三、巧借教具,化抽象为形象,深化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上课时如果教材内容抽象难懂,教学方法又呆板单调,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所学内容直观、形象。教具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而且还可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遮罩动画》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遮罩原理,我准备了两张纸板,将其进行处理后作为教具。当我在课堂上拿出教具时,学生立刻“两眼放光”,于是我借助两张小小的纸板,加上循序渐进的提问,便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遮罩原理,让学生在挑战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关注差异,分层教学,呵护学习兴趣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由于各地区各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同,加上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使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和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个体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在目标、任务、评价等方面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尤其是学生的实践内容要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习时的任务需求,这样既避免了优等生因“吃不饱”而丧失学习兴趣的可能,又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呵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延伸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开展自评、互评,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同时还要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采用鼓励性的陈述方式,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同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都能取得一定进步。具体做法比如:教师在点评学生作品时,选择代表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品,从不同角度分别给予肯定,再提出中肯的建议,从而让所有的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都能得到鼓励,进一步提升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以兴趣做导引,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体验,在兴趣中发现和思考,在兴趣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从而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