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做导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助小学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7期 总第4710期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7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助小学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来源:泰兴市珊瑚小学 作者:吴文晶 发布日期:2013-11-12 13:48:44

       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了教育的飞速发展,使教育越来越现代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既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师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达成良好的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技能型课程。要学好英语,关键是要多练、多实践,而语言实践是离不开情景的。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触境生活”。
       (1)语言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场面,既能营造出一种活泼和谐的英语氛围,又能诱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引领他们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如在讲“Where is he? What is he doing?”句型时,我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图书馆的画面,然后问:“What is this? ”学生回答:“It is a library.”接着,我又在画面上加上一个男孩读书的情景,问:“Where is he? ”学生答:“He is in the library. ”我问:“What is he doing?” 学生答:“He is reading. ”学生在这样多彩生动的情景中学习英语,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2)视觉情景: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sun”和“hot”这两个单词时,我先在屏幕上画出一个圆,问:“What is this?”学生开始发挥想象,有的答:“A circle.”有的说:“An egg.”还有的说:“A plate.”凡是和圆有关的词,我都让学生一一道来。接着,我又加上几束光线,问:“What is this?”这下学生的答案统一了:“Sun.”于是引出了生词“sun”。接着,我又在屏幕上画出一个满头大汗的人,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学生答:“It’s hot.”又把生词“hot”引出。学生在这样生动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兴趣盎然,记忆深刻。
       (3)情感情景:如学习有关四季的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春、夏、秋、冬四季优美的画面和情景呈现出来:春天小草发芽,孩子们嬉笑着放风筝;夏天荷花盛开,孩子们畅快地游泳;秋天落叶枯黄,孩子们快乐地踢足球;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惬意地躲在屋里看电视。相信通过多媒体呈现的这些情景会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习内容也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身心投入的同时加上教师循循善诱的导入,可以很快提高学生单词记忆的效率。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呈现天气变化的不同场景,适时地加入“warm”“windy”“hot”“cool”“cold”“sunny”“cloudy”“rainy”“snowy”等单词的教学,学生会很活跃地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之中,不知不觉地记住很多单词。
       2.突破重难点,促进有效教学
       音标教学始终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练习,内容多,记忆难,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其发音规律比较费力,这无疑会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带来困难。在英语课的语音训练中,我用二维动画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课件。伴随着青蛙的叫声,池塘里游来了几只小蝌蚪,它们在找妈妈。教师对学生说,谁能找出单词所对应的音标,谁就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由于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爱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音标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符合当前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
       3.情景交融,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单词、句型或空口说教都是违背学生心理特点的。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拓展学习空间,学生就会高高兴兴地步入英语殿堂,参与英语活动,获得英语语感。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我在教学中先放了“I’m listening to music”这首歌,对学生“整体输入”后,再让学生跟随着歌曲一起唱,让学生完全陶醉在歌曲中,然后,再配以动画让学生把歌曲融入到行动当中。这种方法把听觉形象转为视觉形象再转为实践行动,通过实践让学生情景交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又实现了英语兴趣教学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1.英语字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教学字母的识读与书写时,我们可以借助有关信息技术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例如在学习字母时,可以播放相关flash,优美的画面上显示要学的这个字母,字母下面有几个按钮:字音、字型、笔画、笔顺。当你点击任一按钮,便会进入与之相关的新内容区,可以进行随时出入、单个演示、整个过程播放、反复使用等操作,将字母的笔画、笔顺动态、完整地展现出来,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自学也非常有帮助。
       在进行26个英文字母记忆教学时,我们可以用《字母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在一节课内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我们是在一节轻松的“音乐课”中完成了字母的教学,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知识的吸收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单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我们可以把画图程序与单词教学相结合,在教会学生画图程序的基本操作后,教学单词,可让学生画出有形象易画的物体,再涂上颜色。如“苹果”这个单词教完后,老师告诉学生,“Draw an apple!”学生用圆形工具和刷子工具画出苹果,然后老师发出指令,“Color the apple red.”学生再用填充工具涂上红色,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学生对生动形象的图画有较强的感悟力,课件将枯燥的单词附以形象生动的图片,从而将单词的抽象含义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枯燥的单词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跃、趣味盎然。
       3.语句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工具之一。多媒体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强化语言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Good morning!》时,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旭日东升,学生们背着书包来到校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用英语“Good morning”打招呼,随即将“Good morning”这一问候语教给学生,继而让学生用“Good morning”进行人机对话,学生能和电脑中的虚拟人物进行对话,学习兴趣顿时倍增。这样的课件还可以拓展,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灵活地教会学生“Good afternoon”“Cood evening”两句相关的问候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在备课时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进行对话练习。学生们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情景中,个个跃跃欲试,乐此不疲,语言运用能力也得以提高。
       4.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英语阅读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了。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介绍了一些小学英语学习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中有很多英语阅读材料,如趣味故事、诗歌、童谣、谜语等丰富的学习资源,配以flash动画,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环环相扣,处处设置悬念,十分引人入胜,而且多半还有汉语翻译,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运用这样的英语阅读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整合和建构新的知识库,扩大知识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践后,再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书本上来,我们发现过去学生认为困难重重的文章现在变得简单易懂,而且阅读速度明显加快。
       5.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搜索,通过Email给老师或同学相互发送英语邮件,这样学生既能灵活运用网络掌握英语知识点,又能通过网络信件的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因其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它传统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一优势,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