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准备 灵动的作业张扬的个性 激发兴趣遵循规律扎实做好小学体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0期 总第4734期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0期  下一期
激发兴趣遵循规律扎实做好小学体育训练
来源: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 作者:仲丽华 发布日期:2013-12-24 08:30:52

       我在学校是负责田径队训练的。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对田径队的训练摸索出这样一条规律:“从小抓起,培养兴趣,系统训练,打好基础,长远着想,逐年提高。”下面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从小选苗,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一年级新生入学,我对学生首先经过表面观察、侧面了解、亲自测验等手段进行初步选材。所谓的观察,即看看学生的形态和生长发育情况,个头的高矮、上下身的比例以及体形等。所谓了解,就是通过班主任、家长、同学和他本人,调查了解其爱好、性格,有什么体育特长以及入学前在幼儿园时是否参加过体育比赛等。所谓测验,就是把小运动员找来,跑一跑、跳一跳,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来看看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和反应灵敏度,柔韧性及协调性如何。经过这些初步的测试,若可以达标,我会将他们吸收到田径队来进行业余训练。对刚刚入队的小运动员的训练,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要在运动中培养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我会经常讲一些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的故事给他们听,启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爱好。在活动中为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多以游戏为主。如迎面接力跑、跳绳比赛等。
       运动适度。运动量过大,极易造成学生的疲累感,这样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降低对于运动的兴趣。
       如果不注意以上这两方面,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刚入选田径队,学生们都很高兴,活动也很积极,但一个星期以后,他们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觉得参加运动队很苦、很累、受约束、没有意思。这样的话,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如我校已毕业的女学生赵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该生身材苗条、腿长、个高。通过我简单的测试,发现她先天素质也比较好。于是把她接收进校田径队,经过一年多的高强度训练,其间该生曾有多次放弃的念头,我对她的运动训练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坚持了下来。在上三年级的时候,50米短跑她跑出了8秒5的好成绩。在四、五年级先后参加镇比赛、市比赛等多次规模大的比赛,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由于每次比赛成绩都比较优秀,我把她送到扬中市业余体校进行深造,经业余体校教练朱老师几年的专业训练,该生曾多次参加省比赛,成绩也非常突出,毕业后考入镇江运动学校。
       二、长远着想,打好基础,逐年提高
       对条件比较好,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在训练中一定不能急于求成,重要的是全面打好基础,才能达到稳步提高的效果。如我校的学生徐某,身强体壮,从幼儿园开始就喜爱体育运动。入学后我就对他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三年级时参加扬中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他一举夺得儿童乙组50米和100米的冠军,并打破了儿童乙组50米的记录。以后在每年的扬中市运动会上,他的成绩都是第一。初中毕业考试,他以体育满分的成绩,被扬中市高级中学录取,高中毕业后如愿考取了南京体育学院。
       三、要坚持少食多餐,系统训练
       少食多餐,就是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适量饮食,否则会对运动产生极大的影响。现在在学生的运动量上,我给学生制定了每周5次,每次40分钟到一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在训练中,我严格要求,强调质量。以基础训练为主,从每个运动员的实际出发,注意系统性。如我校的投掷运动员徐勇贤同学,在上三年级的时候,垒球就投出了38米的好成绩。四年级的成绩为45米,五年级的成绩为52米,六年级在小学最后一次参加的扬中市田径运动会上,就以56米的好成绩打破了市儿童甲组的记录。
       从以上这些教学实例说明,在儿童时期,训练中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训练。假如违背了这个原则,一时或许可以出点成绩,但会成为日后再前进的障碍。所以在训练少年儿童时,应以基础为主,本着少食多餐、循序前进的原则,常年坚持系统训练,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