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框架的视窗———浅析视频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捕捉细节,培育信息素养之花 没有框架的视窗———浅析视频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捕捉细节,培育信息素养之花
实践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0期 总第4734期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0期  下一期
没有框架的视窗———浅析视频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作者:王晓玲 发布日期:2013-12-24 10:14:37

       美术教学的开展有赖于情境教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美术情境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怎样合理有效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情境中呢?笔者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开展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方面作出了尝试性的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和见解。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营造美术语言情境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课堂创建情境氛围时,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与学生问答的形式,靠“嘴皮子”创设情景氛围。有的学生会“启而不发”,有的学生的情景创设会被老师牵引,这样就无疑把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自我的表达与个性的发挥。
       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顺畅发展,把教材、教师所讲和自我思维融和在一起,形成一系列自主的、独特的情景体验,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达到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风筝》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表现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师随着音乐,放映一段剪接的风筝比赛的短片: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一声发令枪下,奔跑、拉线,风筝冉冉升起。画面在一个个放飞风筝的小朋友身上定格几秒,有时还特写出放飞者与观者的愉悦表情。最后,激昂欢快的音乐伴随着一只只高高飞翔的风筝在空中回荡,操场上人人在盎然的春色中展开了甜甜的笑脸仰望。当这些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情感处于最佳状态。他们捕捉着一个个细小的情节,脑海中再现了许多生活趣事,沉浸在春天美好的意境中。最后,有的学生画了一张张放飞风筝的笑脸;有的学生着重画了围观者的怡然神态;有的画出了各种色彩鲜艳的风筝在飘摇;有的画出了放飞者的矫健身姿;有的画出了春意的浓郁……多媒体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滋润的同时,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力,为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他们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二、运用多媒体视频,开拓美术文化情境
       一般说来,每一幅美术作品的创作都依托于当时的文化情境。过去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营造文化情境常采用卡片、道具、图形、实物以及模型等工具。现在创造文化情境,一方面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能激发学生自由自在绘画的情感。美术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既增强了他们对众多艺术形象的感知,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迷彩服》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有趣的动画片,虚拟的动画场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样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展示,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感染,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动物的形象记忆深刻,激发了作画的欲望,为接下来帮助动物们设计迷彩服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这种虚拟情境中,乐趣倍增,便会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们不要常常去分析学生画的是什么,用的什么材料,构图怎样,线条与用色美不美,却淡忘了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在绘画中自由自在表现的乐趣。无论学生的天份和潜质如何,美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只要多动脑筋,创设有趣的虚拟情境,学生就会以愉快的心情配合老师的教学。心情愉快了,他们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
       三、运用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宏情境”是指运用音乐、语言、美术、多媒体网络、表演等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情景氛围,它能支撑跨课程的学科教学,起到整合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语文、自然、社会等其它学科辅助美术情境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方式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是活动的而非静止的。
       如在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时,由于一年级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不够强,因此,对春天的认识显得肤浅。如果要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特色,就必须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参观、探索、考察,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教学方案很难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雪融化了,春树发芽,花儿开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苏醒了,孩子们春林漫步,天上的风筝也多起来了……当这些大自然的春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明朗,他们沉浸在春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欢畅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用直观的多媒体感受,在不需要说教的情况下,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内心深处受到感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情趣。
       丰富的美术情境来自多元化信息,多元化信息的积累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美术“宏情境”,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情境中,利用多种感官开拓文化视野,积累丰富的形象,激发学生表现美的创作激情,发展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运用多媒体视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视频图像组接Flash动画显示教学信息,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知识难点积极地探索领悟,融会贯通,积极创新。
       如教学《趣味文字》一课时,我用古人象形造字来启发学生象形变体的方法。首先多媒体画面出现优美的风景录像:悠悠青山,涓涓细流。远看,山崖间高挂着瀑布,如一匹白布,直泻而下。近景,水声随之而来,可以见到活泼的小水珠快速奔跑,在岩石上跳跃。镜头逐渐停留在水流的特写上,丝丝缕缕,如千万条丝线垂挂而下。画面定格,那千万条丝线幻化成“■”;媒体告一段落,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古人“水”的写法,是通过画面启发而来的。接着再请学生观看录像:草原上马在奔驰,突然马的前蹄跃起,发出“吁”的长啸,在学生受到震撼的同时,画面定格,那跃起的骏马幻化成“■”。我再次告诉学生:原来古人造字是得到了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在“春”的设计时,我又播放了一段春的视频录像:小草青青,流水潺潺,柳枝发芽,归燕啄泥,鸭戏春江……关闭录像,再让学生回忆春天,抓住笔画对“春”字进行联想变体。我鼠标一按,多媒体画面把“春”字的“人”笔画变成了柳枝,学生哗然,兴奋极了。走出了“春”字联想变体的第一步后,学生的创造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日”笔画要变成盛开的鲜花,有的说“春”字的“三”就是树干,“人”就是枝条,“日”就像初升的旭日……正是现代教育技术视频与Flash组合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一点就通,茅塞顿开,培养了他们不断创新的能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所得出的艺术感悟,它启迪了广大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使他们在观察世界的同时,增添了一份色彩。
       事实上,孩子和成人一样,对世界有着同样的探究欲,但是他们稚嫩的目光限制了他们观察世界的范围和性质,视觉的局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美术创作。在学生美术的创作中,现代信息技术为多元化信息的积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体验性学习的平台,积累丰富的形象,发展联想和想象力,激发表现美的创作激情,最终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当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灵活地运用现代媒体进行美术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也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