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姿初绽春意浓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办学侧记 海门市通源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结硕果立足源头夯基础
学校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0期 总第4734期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0期  下一期
海门市通源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结硕果立足源头夯基础
来源:海门市通源小学 作者:徐勇 发布日期:2013-12-24 13:50:55

       在海门市通源小学,每一个孩子毕业时,至少要学会“五个一”,即写一手漂亮的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篇优秀作文,有一项兴趣爱好,会一项电脑技能。
       说到这“五个一”,海门市通源小学吴建英校长充满自信地说:“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应把儿童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把学校生活当成儿童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部分,去关注他们生命成长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只是学习过程。要仔细品味和洞察儿童的天性,使教育能够随着其生命的节拍和律动,因势利导,不断升华、充实、发展、壮大其美好的天性。教育,只有直面生命,才能让儿童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现在的孩子,如果不会使用电脑,将来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信息化的社会,需要我们在信息化的校园内培养出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学生。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会上下求索的。”
       一、用信息化装备提升办学硬件
       通源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上,学校严把“进人关”。“计算机应用水平中级证书”是每位信息技术老师上岗的“通行证”。学校还精心组建了信息资源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软件,内容涵盖学科教案、课件、精品晨诵、午读课程等,保证每一篇课文都具有相对应的数字化资源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数字化的资源中心支援学科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的功能是巨大的,它所带来的不仅是“显性”的变化,更有许多“隐性”的改变。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面,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探知空间。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七律·长征》《秦兵马俑》前,学生可通过观看电影《长征》、兵马俑的专题开展自主学习,从兵马俑的精彩图片到现场讲解的视频,从兵马俑的历史起源到深远意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信息技术带给我们教师和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学校教导处徐凤坤主任自豪地说,“原先,我们的教师受到黑板、粉笔、空间的限制,课堂缺乏创新的空间。现在不同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孩子们可以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图片和视频,甚至直接参与专题性学习性网站的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优势;我们的数学课堂,强大的多媒体系统能现场模拟数量关系的演变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镌刻在每一个孩子的记忆深处;我们英语可以开展远程教学,学生可与我们的外教开展现场对话,听取醇正的英语发音;我们的品德课堂可以现场直播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参与网络互动,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升华道德情感;我们的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通源小学给每位教师配备微机,学校还装备了两个多媒体教室,可以让两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网络授课。学校的网络中心能监控各室的进展情况,校园电视闭路系统能实时转播家长会、报告会、网络直播等。
       二、用课程提升特色倾向常态化
       在通源小学,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展示一项电脑技能:要么是打字竞速,要么是纵横码输入,要么是电脑绘画、flash动画,要么是ppt制作等。其中最厉害的要数六年级的牛文昊和黄斐然两位学生,他们合作制作的flash动画,曾经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成为了全校学生学习的对象。
       信息化课程中开设的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等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功能键的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通源小学开发的“游戏中学信息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还开展电脑辅助、电脑竞赛等实践活动。
       三、数字化学习:用爱心营造学习家园
       学校全新推出的校园网开辟了“家教”和“书斋”两个版块,每周定期推出3篇家教论文供家长学习,每个年级每个月撰写一封给家长的信,交流学生最近的学习状况和下阶段的学习重点,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校园网上还开辟了家教论坛,定期举行主题性交流活动,家长们直接在论坛中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学校资深教师进行现场交流。同时,学校27个教学班均设立班级博客,博客开设了学科资源、交流专区、学生作品等多个专区,博客与博客之间相互链接,成立了“通源小学网络社区”。学校为此专门申报的课题《博客建设与班级动车组发展的实践研究》被列为南通市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班级博客的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意犹未尽,还可以到班级博客中学习。学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对下一阶段的内容进行预习,提前感知,从而真正做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各班定期开展主题性学习,学生围绕一些热点话题在论坛和QQ群中开展协商式、合作式的交流学习,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泰戈尔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即为生命而教育。”“为生命而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素质教育终极目标的体现。通源小学在数字化学习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冰冷的数字化学习背后包含了老师的纯真爱心。我们相信,通源小学定会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新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执着而坚定地走下去,让每一个生命在信息化的校园内茁壮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