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颖娟:小小萤火,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董继荣:扎根教坛,无怨无悔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3期 总第4772期 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3期  下一期
董继荣:扎根教坛,无怨无悔
来源:本报记者 沛县教育局 作者:姚佳 赵鸿雁 华德阳 发布日期:2014-03-10 09:51:15

  董继荣是一位地地道道从农家小院走出来的农民女儿。即便已年过不惑,成为了县直小学校长,从她身上依然透露出朴实、率真的性格。自1987年毕业于沛县师范学校以来,董继荣一直情系农村教育,二十多年痴心未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曾先后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学陶先进个人、徐州市学陶标兵、徐州市青年名教师、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沛县首届名校长、沛县名教师等称号,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市、县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过她的事迹。
  你若微笑,定是春风,轻轻化雨
  那年暮秋,一个气温骤降的日子。董继荣上完一节课后,感觉身体很不舒服。老师们见她脸色不好,劝她去看医生。经诊断,是肠炎引发的高烧,需要输液。她想到下午还有课,就恳请医生给她推注了葡萄糖,便匆匆赶到学校。董老师还没有走进教室,就听说学生小邓失踪了。
  有学生反映,小邓曾多次说过不想上学了,想去外面闯荡的话。他肯定逃学了!果然,董继荣和小邓的父亲赶到汽车站时,有人说看到小邓坐车去县城了。他们又匆匆赶到县城,大街、商场、饭馆找了个遍,始终没找到小邓。当时,董继荣因病头晕眼花,整个身体像一片风中的叶子,轻飘而虚弱。
  终于,在县城的公园门口,他们发现了小邓,他正拿着一只鸡腿大快朵颐呢。他爸爸气愤地要过去揍他,被董继荣制止了。董继荣走过去,小声说:“走吧,我们回家。”小邓一下哭了:“董老师,我不回俺家……”董继荣说:“那就先去我家吧,在外边流浪总不是个办法。”
  就这样,小邓在董继荣家住下了。董继荣一面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一面做小邓父亲的思想工作。后来,小邓的父亲改变了教育方法,向孩子做了检讨,把孩子领了回去。现在,小邓已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人生有四季,你的春天,从播种开始
  1990年5月,徐州地区“学陶师陶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学校也开始建立学陶实验班。有些教师怕麻烦或担心试验不出成果而不愿参与。董继荣想:作为一名年轻人,这正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于是,董继荣向校领导毛遂自荐,毅然担任了实验班的班主任,从此,开始了她艰辛的学陶实验之路。
  认真地工作,不懈地努力,积极地探索,董继荣的学陶实验非常成功,徐州市陶研会秘书长李春芳同志专门到学校调研了她的学陶师陶情况,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1995年5月,她撰写的学陶师陶论文获省二等奖,并参加了省里学陶骨干的培训学习。
  如农人对待沃土,你的付出换来金秋的奇迹
  2000年4月,董继荣通过竞聘上岗,到杨屯镇甘庄小学主持工作。在甘庄一干就是六个年头,六个暑假中有五个暑假她都没得到过休息。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学校有90%的校舍都是危房。五个暑假,她把所有的教室都翻建了一遍。建校期间,她不顾酷暑,始终坚守在施工第一线。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更为了学校建材不流失,她常常一大早赶到施工现场,中午用开水泡一包方便面当做午餐。每个暑假下来,人都瘦了一圈。儿子在一次作文中曾写道:“妈妈为了建校用自家电话联系工作,让家里平时每月四五十元的电话费上涨到一百多元。我缠着妈妈让她报销这些电话费,她说:‘只要不是买建材,花学校一分钱我都心疼。’妈妈的廉洁让我感动。”
  五个暑假下来,甘庄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10月,沛县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在学校召开,与会代表无不赞叹:“真不愧为一流的村小!”由此,甘庄小学荣获县“百佳校园”称号。
  汗水滴滴,你感受到了耕耘的幸福
  因成绩突出,继2006年9月,董继荣调入杨屯中心小学主持工作后,2011年11月,她在全县的一次竞聘上岗中来到了沛城镇中心小学,开始了她的新征程,始终不变的是她带领全校教师学陶师陶的决心。2013年5月23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经典诵读现场会,与会代表啧啧称赞“这样的现场会真令人震撼”。
  2013年6月30日,学校正式举行更名仪式,由原来的沛城镇中心小学成长为现在的县直曙光小学。
  从教近三十载,在这三尺讲台上,董继荣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痴心不改的热情,将一颗心奉献给了学校、教师和学生,托起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梦想,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以陶为师,扎根教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的教育理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