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阅读运用多媒体促进大班幼儿识字的实验思考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3期 总第4772期 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3期  下一期
快乐阅读运用多媒体促进大班幼儿识字的实验思考
来源:南京市第五幼儿园 作者:巫莉 发布日期:2014-03-10 14:17:00

  早期阅读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初始行为,承担着萌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技能的作用。在早期阅读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实施幼儿识字活动,避免了普通识字过程枯燥无味等弊端,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对识字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在帮助幼儿理解汉字的结构以及字、词、句、篇的意义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唤起幼儿兴趣,让他们快乐阅读
  兴趣是求知欲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幼儿年龄小,容易对新鲜刺激的内容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逼真,清晰的声音、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有色、有动有静的“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幼儿对教学内容投入情感,老师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金钥匙。因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所具有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信息处理方法,来实施幼儿早期阅读中的识字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汉字易学且爱学、乐学。
  例如,在进行《快乐的大森林》这篇散文阅读教学时,为了变静止无声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方正奥斯软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了CAI课件:远处是一片森林运动场,运动场的大门上有条横幅——“森林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镜头拉近,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方向的小蜗牛。动物们说:“小蜗牛,你是怎么来的呀?”小蜗牛说:“哎,我是爬来的。”这时动画片中把“爬”字放大。(之后依次出现青蛙——“跳”字放大、小鸟——“飞”字放大、鱼——“游”字放大等)动物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到了森林运动会……动画片结束后,孩子们仍然沉浸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小朋友们,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它们在运动会上会干什么呢?”再请幼儿拿出阅读材料朗读,孩子们读得兴趣盎然。他们对于动词的掌握尤其突出,能认识“跳”“跑”“爬”等动词,还能根据画面进行联想,积极地猜测动物运动会上的场景和激烈的比赛氛围,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幼儿理解汉字结构,让他们易于识字
  幼儿在识字上发生的种种混淆,往往是由于他们对汉字结构的不理解。要知道汉字多数来源于象形和会意的造字法,从“形”的意义来理解汉字的结构,可以使幼儿很快地识记汉字,还可以让他们避免在认识形近字上发生的混淆,提高识字的正确率。
  例如,我们利用《WAWAYAYA画汉字》这一电脑游戏的特殊教学手法,让幼儿掌握结识汉字的基本方式。这个系列游戏里有一个叫《看画册学汉字》的模块,它结合学龄前孩子的特点,以图形的模式去让幼儿认知汉字,把汉字和图片之间建立联系,多媒体手段运用得非常传神。在学习“伞”这个字时,首先,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显现出拼图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提问:“下雨了,小朋友要用到什么?伞是什么样的?可是这把伞少了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描述起来:“伞面是弯弯的,有点像半圆。”“伞柄长长的。”“还有一根根起支撑作用的伞骨。”“这个伞少一个弯弯的把子。”“伞少了把子我们怎么拿呢?”……看着声形并茂的游戏,小朋友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展开了。老师请小朋友在左边的图中找合适的图片,然后用鼠标拖拽到右边的图中。如果小朋友拼对了,电脑屏幕上“伞”的图片就会按照伞的样子变成象形字,一步步演变成最后的“伞”字,这时及时地追问小朋友:“这个‘伞’字,哪儿像伞面?哪儿像伞柄?哪儿像伞骨?”这样,让幼儿将伞的形和字各个部分作了一一对应,孩子们便很快地记住了这个汉字。最后,老师再让幼儿从识字卡片中找出“伞”字,他们都能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找出。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帮助幼儿从汉字的偏旁归类,理解汉字的意义。比如,在比较认识“木、林、森”三个字时,老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树木由少到多的滚动画面,并伴以解说,使幼儿形象地感知这三个字都和树木有关,而且“林”比“木”表示的树木多,已成片,“森”比“林”表示的树木更多,一眼望不到边,让幼儿从字形本身——“木”字的叠加上理解识记这三个汉字。
  三、激活幼儿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触类旁通
  多媒体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不受时空、宏观、微观的限制,能具体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例如在进行早期阅读《共同的月亮》时,我们以小动物的视角设计了一幅有山、有水的电脑画面和一个能移动的会变化形状的月亮,通过操作“小狗”追月亮的动画设计中,让幼儿形象地理解月亮每日的东升西落和每月的月缺月圆现象。这样,幼儿对作品内容“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就很容易理解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还能让幼儿通过思维把直观感知的形象进一步与抽象的语言相联系。
  如在进行早期阅读《虫虫字报》教学时,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昆虫在美丽花园中活动的景象,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知不同昆虫的生活习性,同时在“虫”字旁的字上我们设计了放大或缩小的按钮,边学边玩,把“虫”字旁的字突出出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虫”相关字的含义。教学过程中幼儿还提出了“水字旁的字是不是和水有关呢?”“汉字真有趣,还有什么偏旁的字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已超出了原教学活动的范围,在教学上自然地进行了延伸。正是由于多媒体特有的仿真、动态等效果功用,它激活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的思维在轻松自由的气氛里大胆地驰骋翱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将遇到大量的阅读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大量有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材料,并利用现有信息条件,营造一个适应性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将用眼、动手、动脑、动口系统地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我们发现信息环境与阅读教育存在一种互动和交互影响的关系,让我们为孩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打开文字世界的大门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