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家乡饮食文化中的幼教资源 课堂教学,我们该记住的关键词 加强探究学习追求深度思维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3期 总第4772期 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3期  下一期
加强探究学习追求深度思维
来源:无锡市江南实验小学 作者:黄淑颖 陆静英 发布日期:2014-03-10 14:24:48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性学习材料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探究活动。 而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要想让他们真正理解知识,就必须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即加强探究性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总结整合出数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笔者以《圆柱的侧面积》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如何进行深度思维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营造思维的氛围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发阶段。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筒包装盒,让学生摸其侧面,看看包装纸的形状。然后说:“今天我们要来求出这张包装纸的面积,其实老师不教你们也会算的。”学生们面面相觑。老师接着说:“不信?想不想试试?”从而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热切的探究和快乐的心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提出问题——挖掘思维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很想自己算出包装纸的面积,此时教师像变戏法似的把包装纸取下来,用剪刀沿着高剪开,用神秘的语气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展开包装纸,平铺在黑板上,稍顿片刻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1:圆柱的侧面积不就是长方形吗?生2:长方形的长与圆柱有什么关系?生3: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吗?生4: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呢?生5:能不能随便剪开啊?
  这些问题很有思维的价值,也正是这堂课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思维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愿意去解答,也会很主动地去探究。
  三、自主探究——学会思维的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知的探索中,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位学生都能经历思维的过程。
  本节课中,先让学生围绕着5个问题自主探究,可以利用手头的学具,用剪、拼、看、想、说等方法来解答。教师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包装纸上画条斜线,沿着斜线剪开,还有的画了波浪线再剪开。这种思维是大胆的、发散的。经常这样发散地思维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就这样在手脑并用的情况下,学生积极思维,基本能探究出问题的结果,有个别学生对“长方形的长和圆柱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导致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不出来。但这些学生经过思维也明确了后期学习的注重点,让数学交流活动更加有效。
  四、整合观点——提升思维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某一知识、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发现和理解,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质的对话”,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不仅可以让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而且可以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新问题、新资源,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明确了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就是展开后长方形的宽;要求包装纸的面积就可以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底面的周长和高。通过这些有效的交流,学生自主建构了圆柱侧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数学方法得到了锻炼,思维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升。
  笔者认为,通过加强探究学习,利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整合观点”课堂模式,能帮助学生营造思维的氛围,挖掘思维的价值,学会思维的方法,从而不断提升思维的能力,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将更加有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