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教学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5期 总第4792期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5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 作者:孙磊 发布日期:2014-04-08 13:49:53

  当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手段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动力。如何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将其高效地融入教育教学,成为了教师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立体丰满,如虎添翼
  多媒体技术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直观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变得“彩色、立体”。同时,强大的感染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刺激了学生的记忆,促进了实践的应用。课件的运用为新课程的实施插上翅膀。
  如《蜀道难》这首乐府古诗,在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时,为了描绘蜀道的崎岖艰险,加强学生对蜀道的直观印象,教师用课件出示几张蜀道、剑阁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蜀道之艰险,从蜀道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领会到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拓展思维,画龙点睛
  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往往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示儿》一诗,诗句描写的情境通过剧情形式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生动,能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放这样一个情景:晚上,风雨交加,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被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如此声色并茂的课件演示之后,让学生试想诗的大意,给学生一个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美中不足,画蛇添足
  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由于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使用多媒体时,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脱节,弱化了教学效果。
  课堂上使用的一些多媒体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花架子,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认识计算机》时,用课件展示了十几幅各部件的图片,整个课堂好比看画展,好不热闹。课后,教师再问计算机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若是一堂课里多媒体信息手段用得多了,又用得不甚恰当,不但教学重点受到冲击,也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反之,如果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时必须要注意:明确目的,立足于实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决不是标新立异、搞形式主义,信息手段应该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
  对学校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几点建议:
  1.致力于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以信息化环境推动信息化行为
  切实加强学校对于信息环境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教师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方式上的革新。比如可以出版一份以信息化教学为主题的校报,定期发布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已有进步和发展方向,对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心得体会进行汇总和交流,提供校内外相关的培训信息,表彰先进教师等等。
  2.着眼于持续发展,注重阶段性评估
  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评估工作。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定期进行评估,有助于了解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诊断出现的问题;反馈评价结论,督促教师自觉改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工作,发展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能力,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3.由“点”带“面”,加强学校推广工作
  在教师群体中先选拔出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教师,作为推广员,而后由这批教师去带动、影响学校中的其他教师。采用这种由“点”带“面”,以小范围教师的应用为试点,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应用模式,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推广小组,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向全体教师层面推广。
  这种“滚雪球”的方式,一方面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接受,为教师提供在教学经验上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教师推广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辐射教师个人在学校组织中的影响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