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兴奋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让科学课真正“动”起来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6期 总第4801期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6期  下一期
多媒体,让科学课真正“动”起来
来源: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作者:徐文建 发布日期:2014-04-21 09:52:07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各门课程中大放异彩,为课堂锦上添花,科学课程也不甘落后,开始赶上时代潮流,加入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队伍中。虽然有些教师认为科学课“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所以不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会阻碍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但是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科学课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不是简单地表述科学知识,而是可以利用它揭示科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方式更灵活,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如果说使用印刷技术呈现的信息是线性的,那么利用超文本技术就能够以网络状树形结构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呈现信息,这些特别适合于表达科学。与录音机和录像机不同,计算机能提供可交互的实验环境,于是学生可以利用它做科学实验。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的科学实验环境,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弹性,能灵活自如地进行“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活动。因此,如果能适当地在科学课中使用多媒体,不但能丰富科学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科学课的学习。只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但不会成为探究进程的绊脚石,相反会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推动学生探究的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愿意去主动学习。科学课由于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再加上一些条件的限制,即使让学生去发挥想象,有些知识、情景也很难再现。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音乐等来创设情境,再现一些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画面,往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中的束缚。例如《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所学内容皆为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具有很大难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三维动画影片,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空间的概念。在认识日食和月食时采用真实影片,向学生介绍它们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科学全面的概念。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影片及示意图片结合各个具体问题,向学生进行介绍。在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同时播放音乐,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从而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最后利用一段影片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完整的回顾,再次加深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形成过程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动画及影片,向学生展示天体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时空穿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科学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师生往往易受时空限制。教师在教学时也时常感叹:如果能有一部时空穿梭机该有多好呀!而多媒体恰恰就是这样的机器,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师们在教六年级下册的《恐龙》一课时,往往都会使用到多媒体。一位教师就利用网络让学生搜集各种各样有关恐龙的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开展了“再回侏罗纪”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介绍恐龙时,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声”有“色”。多媒体为学生打开了另外一条通往“侏罗纪”的通道,不仅让学生利用网络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发掘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另外一条途径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科学课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建立在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对自己想了解而又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产生出联想,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教师提供的材料,通过思维进行推理、推测。科学课教材里编排了一些“暗箱”的课型,这些研究内容单用实验器材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只有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才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联想,从而进行推理和推测。例如教《呼吸器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我们呼吸时气体是经过哪些器官进入体内的,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学生感受以后只能说出自己摸得着、看得见的器官,如鼻腔、口和喉,对胸廓内的肺和支气管无法感知,只能说出呼吸时胸廓在扩大和缩小。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呼吸器官的剖开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银幕上指出人的呼吸器官。当学生利用小气球、“V”形管、无底瓶和橡皮膜研究呼吸过程时,开始他们只能将“V”形管的两个小气球胀大后再缩小,缩小后再胀大,就是说不出小气球、“V”形管相当于呼吸器官中哪个器官。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播放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装置和人的实际呼吸器官的呼吸过程,他们就能推理出实验装置和人的呼吸器官相类似的对应部分,并推测出实验装置呼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都是空气,而人的呼吸器官呼进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最后让学生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了学生的推理是正确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并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四、完美模拟实验,打破时空局限
       科学课中,有些实验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去做,但又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这时计算机模拟实验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在再现实验的同时,也让学生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原理。例如用计算机模拟酸雨的实验,不仅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实验的全过程,更是让学生认识到了酸雨的危害,从而提高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有“声”有“色”总结,再现引导方法
       科学实验探究常需要将实验过程研究的成果记录下来,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文字记录的“瓶颈”,使科学汇报、展示也可以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如果在探索过程中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用多媒体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总结的时候加以呈现,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更能唤醒其记忆来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的经历向理性的大门迈进。另外在探究的过程中,方法一时受阻,为了让学生感受自己找到方法的喜悦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利用多媒体将类似的方法或情景加以展示,可以达到引导的目的。例如某校在研究杨柳扦插成活率的活动时,及时地利用多媒体将各种信息记录下来,使得该校在实验成果汇报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课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不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同时也能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对科学探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科学课毕竟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本着“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的原则,切不可都用多媒体来替代。教师应恰当地在科学课中使用多媒体,让科学课真正“动”起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