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人具有真、善、美高度统一的素质。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也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求真、向善、追美”不仅仅是我们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也是我们民族人格的标志,更是我们为师的基本要求。同时,真善美素质的追求更是一种新教育精神的呼唤,素质教育的价值回归。
一、真——求真求实,课堂真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很多教师都认为: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的确,课改让课堂充满新的生机,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思维活跃的舞台。然而,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教师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做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效果。
如笔者曾听取的一节《制作多媒体作品》公开课中,也曾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以展示制作粗糙的多媒体作品导入该课内容,其意旨在通过提问,让学生探究发现作品中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制作优秀多媒体作品的兴趣。但在教学实施中,学生的回答却大大违背了教师的设计意图。他们的眼里,教师展示的作品是优美的,这一答案也大大出乎了执教老师的意料。怎么办?执教老师只能一一地向学生解释作品中不足的地方,以强硬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拉到并固定在自己的教学预设中。之后教学中,虽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我们不得不深思:整节课似乎缺少了点什么,那就是——真实。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教人求真。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要环节,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阵地,其根本追求也是“求真”二字。笔者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去掉华丽的装饰,挤出水分的课堂。一节好课最基本应该做到师生、学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维的碰撞,以实现知识共同拥有。求真课堂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返璞归真,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矫饰,不做作,不繁琐,不哗众取宠,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踏踏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求真课堂既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更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善——善待错误,以人为本
所谓“善”即是指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探索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教师课前预设得如何精细,意外错误往往会不期而至。面对错误,以往我们某些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那就是总觉得学生犯错是不可饶恕的,将错误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也常常显得异常急躁。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错了的时候,立即大喝一声:“这节课你在听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你连这个操作都不会,坐下去,看其他同学是怎么操作的!”……如此种种,“堵”住了学生的嘴,学生创新的火花瞬间被无情地浇灭了,自尊心受到了严重地伤害,学习的主动性也遭受了严重地打击,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能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或者造成了恶性循环,以致经常性地出错。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充满宽容、充满理解的话语:“不要害怕出错,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吧。”“让我们一起来找找错误的原因吧。”等。我想,这些“时髦”用语不光是用来体现一个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更多的是教师体会到了“错误资源”给课堂带来的活力。
心理学家盖耶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是最真实的暴露。作为教师,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待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反思错误,让学生在纠错和改错中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错”使教学更有效;我们要用一颗爱心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鼓励学生错误背后的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充分尊重,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价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美——审美教育,追求完美
教育家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在于培养艺术美的创造力。”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信息技术的教育自然也少不了美育这一块。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使信息技术充满无限的魅力,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发现有些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强,但制作出的作品在色彩、布局和创意上都缺乏美感。学生中普遍存在审美能力不强,美的表现力比较薄弱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好的创作灵感需要教师的引领与启发,笔者在教学中就特别注意提供给学生大量可感的信息,以充实学生的直观感受,丰富形象记忆,以形成产生灵感的心理定势。有时笔者也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们,从电脑绘画的表现形式、构图、线与形以及色彩等几方面进行指导。特别是在为参加信息技术竞赛的学生进行辅导或在开发校本课程时,笔者常与学校美术教师合作,共同辅导、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育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信息技术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使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真善美。“真善美”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真善美,新时代课堂也将会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