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追求“真善美” 用多媒体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6期 总第4801期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6期  下一期
用多媒体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来源:泰兴市元竹小学 作者:王锋 发布日期:2014-04-21 13:25: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教学中科学、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使学生爱写、乐写,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作文课堂效率。
       一、畅谈生活,树立习作信心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经历了不少难忘的故事、精彩的瞬间、感动的时刻,然而由于他们不会用心观察,不能完整地理解,留下的回忆多是零碎的,这也是他们没话可写的原因。我们不能高估刚进入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开始就不切实际地让学生自由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这样做只能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影响写作兴趣,增加对写作的恐惧感。我们应从“畅谈生活”中,引领学生迈入习作的乐园,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所以作文的命题应简单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尤其要从快乐的生活中挖掘素材。
       在教学时,可运用影像、投影、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甚至演一演自己的生活,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树立写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指导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材立意,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尤其鼓励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二、享受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之爱写、乐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和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把自己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事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用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背景音乐、画面等来渲染氛围,把学生轻松地引入作文教学的情景中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
       如在《学做家务》这一习作训练时,在课前的两分钟,伴着节奏明快的《洗手绢》《劳动最光荣》乐曲,学生步入教室,被有着浓浓劳动情调的音乐包融着,他们陶醉其中,学做家务的情景在眼前油然而生,想把学做家务的体会告诉他人的欲望之迫切可想而知。这时,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他们就不会觉得难。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习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一定会高涨。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三、洞察生活,指导观察方法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性的认识,让他们去描写介绍,去评论,无疑是很困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细致、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指导学生描写一种水果,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关于石榴园的视频资料,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进行习作时,教师先请学生们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从哪些方面观察,再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如鱼得水了。
       四、品味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让学生品味、感悟生活。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这一课,可以播放这篇课文的动漫,学生觉得很有趣。此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尝试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习作时,较多考虑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细细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生动感人,充满诗情画意。
       五、分享生活,提高修改水平
       分享生活,共担风雨;分享作文,共同进步。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学生修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作文与他人共享。作文课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读完后,引导学生“品头论足”,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小老师”。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或是纠正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不足,想说就说,集体受益。评后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也使得作文被当作范文交流的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从而信心大增,激发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而那些作文较一般的学生读了以后,用心修改,进步更显著。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更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将学生、多媒体、作文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