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朗读训练中的运用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8期 总第4820期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8期  下一期
现代教育技术在朗读训练中的运用
来源:丹阳市实验学校 作者:徐静 发布日期:2014-05-21 15:19:43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还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字、词、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的效率呢?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帮助纠正字音,打下朗读基础
        有感情朗读的前提是读正确,只有吐字准确的朗读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试想如果把“试行”读成“死刑”,会造成怎样的笑话,还谈得上有感情朗读吗?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字词的读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没低年级重视了,所以很多学生对每个字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区分不清,有时声母发音还和英语发音混为一谈。
        心理学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才可以同遗忘相抗衡。那么如何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首先,我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在电脑上用拼音输入法进行文字输入,在输入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要学会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其次,我选择一些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制作了大量正音的练习课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做一些选择题练习,如选对了,就会听到“你真棒”“你真行”“真聪明”等表扬性的语言;如做错了,则会听到“加油啊”“继续努力”“不要泄气啊”等鼓励性的语言。
        在练习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点,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课件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鼓励中不断进步。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又找到学习的不足与差距,从而激起上进心,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二、创设课文情境,提高朗读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要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而情感的建立,则需要酝酿,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正如王国维所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那么,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提高学生朗读效率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用音乐,激发情感
        音乐是门高尚而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及节奏的快慢,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能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把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就更易把学生带到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去。而良好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对培养学生把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的阅读表达能力起着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如在教学古诗的时候,配上一些韵律优美的古筝曲,能把学生带入诗人所处的年代,符合古诗的情境,学生读起来当然声情并茂。在朗读《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情感类型的文章时,播放与亲情、爱情有关的轻音乐,学生朗读时能沉浸在情感氛围中,朗读质量不言而喻。朗读《永远的白衣战士》等感情基调比较悲伤的课文时,配上忧伤的音乐,读起来必能催人泪下。而朗读课文中的一些诗歌,如果配上相应的音乐,那朗读的效果就更好了。
        音乐与文学本来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视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2.运用图片,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制作精美的图片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相比之下,无论多么绝妙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在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的课文时,图片更发挥出它的优势。
        如教学《九寨沟》这篇语言精彩,意境优美的文章,学生没有去过九寨沟的,对书上所描写的景色非常的陌生,虽然从语言文字中也能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但是那种感受非常的浅薄,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很难想象出那种神话般的美的,当然朗读的时候就无法读出课文所要展现的意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从网上找到了大量有关九寨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给学生欣赏。那些图片如诗如画,恍如仙境,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边欣赏边啧啧称赞,认为九寨沟的美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内心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再次朗读课文时,无需老师过多的语言,学生就能把课文的情境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3.运用录像,激发情感
        录像集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如在学习《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时,课文的开篇就是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我先让学生理解了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语,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可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黄河,所以读的时候没有把黄河的气势读出来。而如果学生对黄河的惊涛骇浪感受不深的话,就很难展开课文的学习,也很难体会到黄河的主人——艄公的精神。于是,我找了一段黄河的录像,在学生朗读效果不好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了录像,大为惊叹,原来黄河是这样的凶险,真是让人胆战心惊,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黄河的气势从朗读中体现了出来,学生个个激情澎湃,对艄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突出重点字词,学会朗读技巧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内涵的掌握,都需要通过抓住重点字词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也只有抓住了重点字词,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怎样突出重点,把字里行间的感情更好地体现出来,朗读效果才会更加好。
        还是拿《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来说,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有关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我先让学生读一读,并想一想从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艄公?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找出了“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等词语,并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再让他读的时候,他就能有意识地突出这些词语,从而体现艄公的勇敢镇静、智慧机敏。而学习这个自然段中描写乘客表现的句子时,也同样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来说说从乘客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找出了“谈笑风生”“指指点点”“从容”等词语,朗读的时候自然就能通过这些词语读出乘客们的轻松自在。
        朗读,从来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有必要将它继承并发扬。加强朗读教学,让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让形象由朗读树起,让意境以朗读创设,让朗读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让本该成为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当用之手段的朗读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实实在在地施行,让现代信息技术开创语文朗读教学的新天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