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家园联系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0期 总第4839期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0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句容市第三中学 作者:张媛媛 发布日期:2014-06-23 09:42:42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现代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有利环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媒体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能力,重视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开启学生创新能力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和运用发散思维,突破消极的思维定势,打破习惯性的思维程序,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对问题的发散、条件结论的变换、图形的迁移变换、解题思路和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不拘泥狭隘的解题思路,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敢于在分析问题中突破陈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难点容易攻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优化学生思维习惯。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手段机械地展示给学生,它的重要之处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外延和内涵的揭示、方法的启迪以及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在颜色、质感、亮度、音量和音质等方面对学生产生不同刺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经验。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想象,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及直觉思维等高度交融,逐步形成分析和思维的习惯,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通过它能有效地发掘学生蕴藏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的现代课堂,教学图、文、声、色并茂,刺激了学生的感觉机能,为学生直接兴趣的产生奠定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要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从而为激发学生的间接好奇心与学习动机,为发挥他们的主体积极性打下基础。教师要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与氛围,并将其作为外部因素去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及能动性,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重信息功能,可以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并且能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知识,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有趣又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比如教学《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时,教师讲解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授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简称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此外,信息技术环境强调学生参与性学习,这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创设的有形、有色、有声的多维立体逼真情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智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1.结合现代媒体进行多方式教学
  当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把课堂教学、小组教学、活动教学、个别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集体间多向、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把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的观察思维、质疑讨论、练习操作等有效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点得到充分的训练。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培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还应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努力探寻通过计算机网络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创造欲,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
  2.提供宽松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精神愉悦,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信息技术环境还能给学生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自由地想和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所收获。它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激情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潜力。在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的宽松环境下,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这样能够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体现个性化教学。
  四、构建评估体系,开展积极评价
  创新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考核中,教师要以考察能力为主,即考核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使考核为推动素质教育服务,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创新教育系统中,需要构建科学的创新教育考核评估体系。通过评价,能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交互性、集成性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评价,开展有创意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现代课堂教学,而课堂又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环境的优势,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要牢牢抓住创新教育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新观念、开放思维、加强理论、勇于实践,这样就会迎来创新教育的美好未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造就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型人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