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文化诵读高雅人生品读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小学育人特色 一灯一世界,爱伴成长路记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0期 总第4839期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0期  下一期
传承经典文化诵读高雅人生品读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小学育人特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戴厚祥 陶承红 发布日期:2014-06-23 16:53:04

  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纵观历史,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遗产。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儒学道义……这些经典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当今时代,弘扬经典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小学在已有的诵读基础上,大力开展经典文化传承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努力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潜移默化地让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学生心中。
  一、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学校从全校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以及学生家长对经典阅读的支持度等方面着手制定了调查问卷。调查发现,72%的学生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尤其是一、二年级,多数学生还未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但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认为经典诵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这样的“学情调查”,为学校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以诵读经典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吟诵中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教师先行垂范,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领悟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多读经典名作,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才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由于有些教师并未受过系统的国学教育,国学功底薄弱,要提高教师素养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积累。为此,学校为教师购置了《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经典书籍,鼓励教师每天坚持诵读,并及时记录读书感受,让国学经典润泽教师的心灵。此外,学校还组织一系列国学活动促进教师学习经典。
  走出去,请进来。学校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另一方面聘请在国学研究上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要求教师将所学内容进行内化,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
  开展“阅读经典,传承经典”等一系列读书主题活动。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会、经典诗文比赛等特色活动,营造积极的经典学习氛围,以此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国学品味。
  三、优化家校环境,共促和谐氛围
  优化学校环境。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文化的长廊中,学校的廊柱、教室外墙上都镌刻了经典名著,书香萦绕,《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一篇篇经典名著都在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洗礼。除了打造充满文化魅力的校园环境外,学校还积极打造精致的班级文化,将经典文化精髓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优化家庭环境。除了让学生在校内感受文化熏陶外,学校还进行家校“联网”,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环境氛围。首先,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这一优质资源,通过举办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真诚邀请家长加入学生的成长计划。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亲子阅读,最美享受”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领略经典的魅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诵读氛围,实现家校和谐。
  四、立足课堂教学,注重交流融合
  经典阅读。学校充分利用每天第一节课的课前十分钟,开展“课前一吟”。配以典雅的音乐广播,教师带领学生吟诵优秀的诗词、美文,并做到熟读成诵。每两周一次“经典阅读课”,语文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指导阅读、好书推荐、美文共赏、读后交流等活动。
  个性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根据年级段、学生心理年龄等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指导。低年级段主要通过“画一画、听一听”等方法引领学生国学入门,中年级段主要采用“唱一唱、诵一诵”的方法,高年级采用“诵读——品析”的方法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学科融合。实践中,学校注重并尝试将国学经典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并开展了以下形式的研究。
  经典诵读与游戏活动课。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中低年级,教师尝试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融入于游戏之中,学生边玩边读,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
  经典诵读与音乐课。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诗”与“歌”的结合,古人也并不是“读诗”,而是“吟诗”,把诗当歌来唱。因此,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将诗文填入合适的曲谱中歌唱,进而打动学生幼小的心灵。
  经典诵读与美术课。对于画面感较强的古诗文,我们可以利用图画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自己来创作绘画作品,体验绘画乐趣。
  经典诵读与多媒体。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也为经典传承开辟了新的天地,它可以跨越时空,将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拉近到学生的眼前,使内容变得生动可感。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了解更多的经典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它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经典诵读与书法课。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它可以表现出我国汉字书写的笔画美、结构美和意境美。我们把经典诵读与写字教学相结合,学生们通过不断书写经典诗文,一方面提高写字水平,增强学习书法的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五、开展实践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灵成长。其中格外重视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将经典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经典,培养学生经典文化素养。如举办以经典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书画”作品展、“墨之韵”书法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书签制作”大赛、“我与经典有约”优秀板报评比、“读经典文化,做文明之星”评比、“与经典同行”征文比赛等主题鲜明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国学诵读的乐趣。
  另外,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校积极鼓励家长、教师利用假日带领学生品味悠久文化,讲述历史故事,欣赏文化名片……让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精神动力。
  六、激励评价模式,形式多元具体
  学校借鉴课程评价理念,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情况,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以给学生“点赞”、发“激励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小学开展国学特色项目以来,学校领导及相关教师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并将理论成果及时、科学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其不断精进与完善。学校切实通过课内外多种活动,将融汇在经典文化中的民族智慧、风骨、胸怀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主人翁意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