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根思维的“拐杖”浅谈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数学理解中的作用 德育管理:旨在抓实“四个着力”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1期 总第4849期 2014年06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1期  下一期
给学生一根思维的“拐杖”浅谈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数学理解中的作用
来源:扬中市实验小学 作者:陈荣芳 发布日期:2014-07-01 09:21:08

  数学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表现力,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图形、图像等,创设丰富、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易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根思维的“拐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
  一、创设丰富情境,引导观察
  小学中的很多数学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发现——抽象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点”后,又设计了“回到生活中应用”的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地区角度的房顶图,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些地区的建筑?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后理解:房顶夹角小一些,屋面就比较陡直,在南方雨水多的地方建造得多一些;房顶的夹角大一些,屋面就比较平坦,在西北地区雨水少的地方建造得多一些。通过观察,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很丰富。
  当学生发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同角度的设计有不同的道理时,他们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欲望,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二、巧妙变换形式,启发理解
  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小红看一场电影,电影开始时间是19:15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1:05分,请问这场电影放映的时间是多长?
  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先后说出了许多种思考方法及结果,但也有部分学生比较茫然,不太懂这些方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办法让学生清晰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呢?教师引导学生:要求电影放映的时间,就是要知道从19:15到21:05,时针和分针走了多少格?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把它画下来。接着多媒体动态演示由钟面时针、分针走动后,再画出线段图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原来可以分段去计算经过的时间。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线段图”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计算“经过时间”,将他们难于理解的知识进行了“变形”处理,给学生一根思维的“拐棍”,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经过时间”的深刻理解。
  三、展现变化过程,进行比较
  受长方形面积的影响,学生潜意识里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邻边”占了主导,尽管教师通过演示“割补法”让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但是有一部分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怎样消除他们的思维障碍呢?
  教师根据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用多媒体演示将其拉成了一个长方形,学生直观地感知了“拉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通过思考后顿悟了“底边×邻边”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很直观地发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澄清了学生潜意识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邻边”的错误理解。
  教学中,教师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对比”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方格图和动态的演示,为学生的观察和发现提供了更直观、更明了的幕后支撑。不仅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割补”的过程,而且能让他们清楚地感觉到“邻边”与“高”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实现顿悟,实现理解。
  四、“放大”知识难点,适时点拨
  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面对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地点拨和诱导,通过图像、动画等方式的演示,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思维上的顿悟。
  在分数比较大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能找出比3/5大,比3/4 小的分数吗?有的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很快找到了,可是有的学生却皱起了眉,遇到了困难。这时候,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了数轴图,教师提问:你发现了藏在3/5和3/4之间的分数了吗?3/5和3/4分子相同,分母4和5已经是紧挨着的两个整数了,它们之间还有分数吗?有的学生觉得没有,有的学生觉得有,但是又说不清楚。这时候教师提示:分数和整数不一样,它们有很多“替身”呢,我们如果将这一段放大,可以怎样找到它们之间的分数?在集体讨论后,将两个数的分母都变成了20,找到3/5的“替身”为12/20,3/4的“替身”为15/20,出示数轴图:学生通过观察数轴图很快就发现了在3/4和3/5之间还有分母是20,分子大于12且小于15的分数。接着教师再提问,如果把分母放大到40,3/4和3/5之间还会有哪些分数。学生通过思考后明白了,如果分母是40,分子大于24且小于30的分数都在其中。教师再提示:你还想到哪些分数呢?学生想到了可以把分母放大为80、120……通过一层层地“放大”,学生很惊奇地发现:分数真是太神奇了,在任意两个分数之间都藏着无数个分数。
  随着教师不断地点拨,数轴的不断放大,学生不仅找到了藏在两个分数之间的分数,而且直观感受到了两个分数之间藏着无数个分数,感受到了分数的神奇,同时也让学生换了个角度认识数轴,原来数轴上不仅有自然数,还有小数、分数。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数轴上无论多么靠近的两个点之间都蕴藏着无数个分数,直观的点的稠密性形象地反映出分数的稠密性。因此学习分数比较大小,不仅要掌握比较的方法,更要弄清楚比较大小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即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直观、丰富的情境,组织和参与学生讨论,适当点拨,不断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世界的奥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学生在观察、探索、体会、领悟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不断地明晰。
  我们将不断追求这样的教学境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