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根思维的“拐杖”浅谈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数学理解中的作用 德育管理:旨在抓实“四个着力”
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1期 总第4849期 2014年06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1期  下一期
德育管理:旨在抓实“四个着力”
来源: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中学 作者:王伟江 发布日期:2014-07-01 09:28:11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德育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然而,有些德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确还存在着高高在上,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发展需求相脱节的弊端,“假、大、空”的说教式德育仍然存在。德育需要的是浸润式的教育,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被学生所接受,所认同,才可能收到实效。细节决定成败,精细生成精彩。近年来,我校注重细节,从细微处入手,着力抓实德育活动的系列化、校本化、常规化、本真化,对如何有效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着力抓实德育规划系列化,明确活动的目标性、系统性
  我校的德育活动规划系列化是指开展德育活动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什么素质的人作为一根思想红线,统领学校各种德育活动,围绕这根思想红线开展活动,使得各类活动形成系列化。长期的系列化德育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变得有序、有目标,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能起到叠加效应,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组合拳”。二是学校根据各阶段、各年级德育实施的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更为具体的德育实施目标。
  德育活动规划系列化,是提升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前提。我校认为,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和有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校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三有三讲”的人作为德育目标,所有的德育活动围绕“三有三讲”的理念展开。针对年级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立各有侧重、相互连贯的年级目标,使教育活动多层面、多载体、网络化、有实效。初一以适应小升初的转变、培养良好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常规教育和感恩教育,提升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和有感恩心的意识为主;初二以养成教育、纪律教育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稳定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为主;初三主要依托学习这一教育主线,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以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心为主。
  二、着力抓实德育内容校本化,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
  德育活动校本化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目标,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活动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德育内容,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构建自己的价值理想,让德育生活化、情景化,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实现学生的情感内化,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切实增强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德育活动内容校本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德育活动内容校本化,是实施德育活动的有效切入点,是提升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基础。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如乱扔果皮纸屑、不爱惜粮食、与同学争吵、和教师发生矛盾等时有发生。这些虽然看似“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小事,但也正是这种“琐事”塑造着学生的品性和人格。针对这种现象,我校在学期初开展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学生喜爱的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主题手抄报、各类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和各种征文活动等。我校先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守则》和《规范》印发至每个班级,使每位学生都能了解《守则》,熟悉和理解《规范》,再通过各种活动,学生知晓率几乎达到100%。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教育活动后,大多数学生体会到“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是一个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学生的文明意识,道德素养有了明显地提升。如学生看到校园里纸屑等垃圾会主动捡到垃圾筒里,同学之间不再斤斤计较,食堂就餐时学生剩饭菜的现象基本杜绝。特别令人欣慰的是,我校有一个残疾学生,走路相当不便,但是在校园的小道上总能见到一两个学生自发地搀扶她去厕所、教室、食堂,三年中搀扶她的学生不断变化,但她身边始终有人在帮助。
  三、着力抓实德育管理常态化,促进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
  德育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起到效果的,需要持之以恒。善待生命中的德育细节,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参与道德体验中去,让德育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把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们心坎上,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慢慢内化升华。德育活动管理常态化,促进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是提高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提升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我校认为,德育活动的常态化是每个月都有侧重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常规性德育活动相结合。有侧重的主题教育活动有三月份的“助人为乐”“为地球添一点绿色”;四月份的“清明时节祭先烈、爱国卫生健康教育”;五月份的“法制宣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常规性德育活动有按学校规定及时记录学生成长记录本、班级常规纪律和卫生考核活动等。今年,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及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我校开展“每月一个一”表扬活动,该活动是我校班级常规管理的一次创新活动。如果一个月内班级的班风、纪律、卫生、好人好事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那么学校将在校会上给予班级一次表扬,并颁发奖状,奖励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都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从一学期的实践来看,活动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潜能积极释放,特长得到发挥。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励了学生提升自身行为素质的进取心。
  四、着力抓实德育内涵本真化,提升活动的真实性、实在性
  德育是心灵的世界。如何关注教育的主体——人的发展,向德育的本真、德育的本位回归,尤其是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来诠释德育的内涵,是我校在工作中一直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实际工作中我校始终牢记学校要培养学生哪些素质,始终坚持活动要求真务实、实实在在,坚持让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自己感悟,在实践的体验中快乐地成长。从小着手、从近着眼、从实着点,抓住重点,抓实环节,积累小的经验,汇集大的成果,从而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德育活动内涵本真化,是提高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本质要求。我校以日常生活琐事为基础,先克服德育教育“假、大、空”的弊病,降低重心,从德育的最低要求做起,使学生觉得道德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只要自己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如要求学生孝敬父母,不是给父母买昂贵的物品就是“爱父母”,而是父母累了给捶捶背,父母下班了给父母递递鞋,送送毛巾,泡一杯茶;为父母表演一个节目,帮父母洗一次衣服;通过“今天我当家”“我是家庭出纳”等活动体谅父母的难处,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触摸父母的双手说说感受,画画父母和自己的手,通过“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等活动,让父母体会到:子女已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
  总之,我校德育工作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宗旨,认真切实做好德育活动的四个“化”,注重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德育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中,学生将获得积极的引导,细心的呵护,实在的锻炼,全面的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