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校园创特色国学基地促发展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诗教特色建设纪实 涵养“亮剑精神”让教育绽放美丽容颜海门市四甲小学军旅文化解读
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1期 总第4849期 2014年06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1期  下一期
诗意校园创特色国学基地促发展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诗教特色建设纪实
来源: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作者:肖香 发布日期:2014-07-01 09:43:11

  

  走进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你会发现:每一名学生的脸上都流露着自信,充盈着快乐;每一位教师都激情满怀,洋溢着幸福。“把平凡做成不平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已经成为一种“联小现象”,并作为一种样本正在被人们关注与研究。
  这一切都缘于联小十几年如一日坚定地行走在诗词特色的道路上。“爱润童心,诗意人生”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而这种诗意及中国传统国学经典元素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并融为师生的生命底色,成为一种可以传承与延续的生命密码。
  背景篇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1年,扬中市成为“全国诗词之乡”,也是在这一年,联合中心小学与诗词“结缘”,并坚定地走上了诗词教育特色的创新之路。随着诗教特色创建的不断深入,诗教已经不单单是一门课程、一项活动,而是融入到联小所有教育活动之中,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内化到每位联小人的心灵深处。学校通过诗教让诗词、刻纸、诗配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接受国学的熏陶,改变师生的状态。
  思路明确了,信念坚定了,行动也就更坚决了……
  过程篇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依托诗词教育,建设国学基地,需要从教学环境、课程资源、学习方式、师生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广泛实践和深入探究。为此,十多年来,联小一以贯之,孜孜追求,不遗余力。
  一、氛围创设,诗满校园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为此,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造校园环境,利用园文化、墙文化、室文化、校园网络文化等,为师生提供与诗词接触的平台,让师生与诗为伴,以诗为友。
  此外,学校还形成了“八个一”制度,即:一组(诗教工作领导小组)、一社(雏凤诗社)、一廊(诗词长廊)、一刊(《雏凤诗草》)、一台(红领巾电视台开辟诗词创作专栏)、一角(每班开辟诗词角)、一册(学生人手一册诗教教材)、一练(中高年级每周进行一次诗歌创作练习)。学校从条块上实行专人负责、完善计划,并将制度纳入考核,强化管理。
  二、课程推动,诗化校园
  如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如何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如何保证诗教的时间,是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命题。学校诗教团队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将诗教形成课程体系,真正融于联小的文化血脉之中。
  编写诗歌教材 联小成立的诗教教材编写组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教材开发可行性的调查,拟定教材开发方案,并邀请专家详细论证,最后编辑成一套六册的诗歌教材。此后,联小对教材不断深化和开发,三易其稿修改为12册,于2011年正式出版发行。
  进入“第一课堂” 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让诗词从“第二课堂”真正走入了“第一课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诗词教学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为了探索形式多样的诗教课,学校特聘上海特级教师戴建荣老师前来指导与培训,与联小教师共同探索“师生共拥诗般童心”的诗意课堂。诗教工作由此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除开辟了诗歌校本课程外,还在每周的活动课时中安排了三课时课程超市及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诗教课、课程超市、少年宫活动三位一体,形成了诗教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又将武术、中国结、腰鼓、书法、刻纸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诗教,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加深了对诗词、书法、武术等国学经典的理解与运用。
  三、课题引领,诗润校园
  为了使诗教可持续地焕发生命力,2003年10月,学校申报了省级实验课题《诗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精神,学习诗词创作理论与实践知识,不断深化课题实施方案。学校先后邀请多名专家教授对师生进行专场辅导。去年,学校又申报了省级课题《国学启蒙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再次踏上了国学启蒙教育的征途。
  四、活动升华,诗泽校园
  随着诗教工作的不断深化,学校对诗教工作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学校将诗词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常规教育相结合,让诗词进课堂、进生活、进家庭。学校发动师生创编行为规范歌谣,开办以诗歌为载体的少先队、班队活动,学校每月进行一次诗教工作考核,每学期举行一次诗词吟诵比赛,每学年一次大型诗词吟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诞生出一批批“诗词大王”“诗词小能手”,学生写出的诗作不胜枚举,方玲等三位女教师被录入《中华女诗人》,由此诗教在显现联小特色的同时,也正美化着联小师生的人生。
  五、环境再造,诗溢校园
  2012年,学校紧抓教育现代化提升工程之机,在教育局鼎力支持下,精心打造了国学馆等社团活动场所,名家、名篇、竹简、浮雕、文化墙、宣传牌渲染着学校浓厚的诗教氛围;触摸屏、影像厅、小舞台、讲学堂为师生的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置身其中,其乐融融。如今“一个国学馆、一本诗教教材、课内课外两个途径、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已经成为学校国学基地的重要支撑。
  成果篇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教特色的创建,国学基地的建设,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5月,学校受邀出席江苏省首届小学教育论坛,并作为镇江市唯一的学校代表,在会上作了创建诗教特色的做法与体会的交流发言。中央、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联小特色发展的情况。近年来,学校先后数十次接待了来自省内外的领导、同行的参观考察……这些成果,都是对学校诗词教育、国学基地建设的最大肯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诗词教育,让联小的学子,享受经典,润泽人生,师生同成长,共提升。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对于联合中心小学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深化学校课程,提升学校内涵的机会。相信只要联小进一步弘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平凡做得不平凡”的精神,扎实工作,奋力前行,学校的诗教特色及国学教育将更鲜明,明天将更美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