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化发展———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2期 总第4892期 2014年09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2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无锡市东亭中学 作者:荀启艳 发布日期:2014-09-03 14:32: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跨进了五彩缤纷的E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学生,不会上网就是“文盲”,但沉迷于网络又将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道德教育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古人云,百行德为首。素质教育,德育先行。笔者以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写作、综合实践为契机进行了德育渗透教育实践。
       一、以阅读为契机,延伸阅读长度,启迪情感之花
       新课改认为,语文阅读应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从美学角度看,学生阅读作品就是在审美中感受自己的生命历程。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则是作品、学生、教师三者精神上的对话。作品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点拨、启迪、交流、碰撞、激发等手段,使学生在作品舞台上感受真的思想、善的情感、美的情趣。
       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经过精心挑选,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具有很高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但教材的编选往往是数年磨一剑,在编选时可能还是炙手可热,但印刷成教材时往往已成明日黄花。如将人教版八年级下的第一课《新闻二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为一篇新闻范文,该文确实不错,但新闻讲究时效,且该文对出生在90年代的学生来说感觉太遥远,理解也比较困难。教授此文时,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课查找相关新闻,划出何时、何地、何事等新闻五要素,通过E-mail发送到我的邮箱来完成一次家庭作业。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涉及了李白、杜甫的诗歌,但仅凭一两首诗歌来认识这两位伟大的诗人是远远不够的。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李白的五首诗、杜甫的五首诗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自评自讲的讲座形式,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从求知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文本阅读由于受时效、中学生财力、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此时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喜爱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健康阅读。从普通的文本阅读延伸到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延伸了阅读的长度,启迪了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兴趣,感知了榜样的人格力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以写作为契机,提升心灵高度,陶冶心灵花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外多写作呢?写日记似乎是个好办法,既能积累素材,又能培养写作习惯。可在班级里一说,响应者甚少,大多学生觉得不堪重负。我便在博客里抒发了自己的无奈,一学生浏览后回帖:“老师,我也想写博客!”日记是教师大力提倡却不得,为何不应势利导提倡学生写网络日志(Bolg)呢?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于是,我在班级里提倡学生写各种形式的博客,个性化的写作。一时间热闹非凡,学生兴奋地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开头是一些简单的记叙校园生活,后来随着来“踩地盘”“抢沙发”的人多了,写作兴趣也就持久了,在互相点评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我还经常将学生优秀习作推荐到校讯通——锡山区朝阳网站家长学校上发表,并将好的句子通过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动力,也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与赞扬。
       我不仅常光顾学生的博客,还开放了自己的Qzone日志。记得一次,我在阿炳故居前看到一老一少的乞讨者,感慨万千,我在日志里写道:“盲人父亲在略带寒意的秋夜里对身旁的女儿嘘寒问暖,时而谈笑风生,时而拉琴作乐。父女俩其乐融融。生性哀怨的二胡没了它原有的意味,弹得或许生涩,却是自娱自乐兼以养家糊口。他们过得清贫,过得艰难,但他们的笑容很真切,并不以乞为耻。他们旁若无人,不顾周围匆匆的人流,即使掷下硬币也不会听到我们熟悉了的一声‘谢谢’,仅有时断时续的琴声在依旧。反观自身,我没他们搞得如此脏兮兮,过得也比他们富足,可是我已经带着‘面具’微笑了许久,带着枷锁在跳舞。我好生羡慕!虽是清贫,毕竟以艺求生,活得理直气壮,活出自尊!见多了摇尾乞食的‘哈巴狗’,无意见到的这一幕,好似心间淌过的清泉,滋润了!现在寒冷的夜市街头依然有着这一道永恒的风景!那是我的教科书!我愿意持之以恒地付着学费!”没想到此文引起了学生在下面激烈的跟帖、回帖,刹那间我觉得这种心灵潜移默化的熏陶力量敌过了我在课堂上千万句声嘶力竭的说教。作文应该是学生思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集中地反映了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从写作心理角度看,学生写作过程就是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我手写我心”才是写作的初衷。
       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博客加强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提升了学生心灵高度,陶冶了他们“真善美”的心灵花园。
       三、以综合实践为契机,拓展生命深度,积淀道德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人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人教版每个单元都设立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开拓好这片土壤,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淀道德底蕴。
       综合实践着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其中查找资料就是一项重要能力。在信息环境中,资料芜杂、良莠不齐,作为未成年人缺乏的必要的筛选能力,很容易被网络游戏、不良网站所引诱,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必须要做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综合实践为契机,拓展生命深度,积淀道德底蕴的指导工作。
       在《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中,我和学生利用计算机查资料、做脸谱、学锡剧、扮花旦,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中,我和学生一起查找无锡清名桥的资料,寻找它的故事,了解它的历史,熟悉它的文化,保护它的环境。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一段段经历组成,无论是上网查找资料,还是实地走访,这些经历都丰富了我和学生的人生。一位学生在博客里写道:“老师,虽然你不再教我们了,但和你一起唱锡剧、访古桥的经历让我永生难忘,感谢你陪我走过这一程,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你的‘真善美’教育,拓展了我的生命深度。”看到此,我很是欣慰。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治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要作用。
       E时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更要与时俱进,切合中学生实际,找准契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