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叶先进老师《大气环流(第一课时)》教学评析 浅谈教师科学课堂教学的引导方法
学科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4期 总第4909期 2014年09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4期  下一期
巧用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叶先进老师《大气环流(第一课时)》教学评析
来源: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作者:徐海龙 发布日期:2014-10-08 15:04:39

       地理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习与感知有难度,而对地理缺乏学习热情。通过直观情境创设,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有幸参与聆听了叶先进老师的《大气环流(第一课时)》教学,叶老师借用教室情境,将教学难点通过言传身教,逐一化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内容提要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图1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一个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
       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二、课堂概览
       大气环流特别是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对于有些缺乏空间立体感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为解决这一难点,叶老师巧妙地以教室及学生的肢体运动为道具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叶老师利用如图2这一有利的教室环境,将教室假设为一个大气环流的形成空间(北半球),设定屋顶为大气上界,前黑板为赤道,后墙为北极,教室中间的两个横梁分别代表30°N、60°N。在学生听清、理解假设条件后,叶老师开始了教学。
       叶老师:首先,考虑地球不自转即无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半球(教室内)的大气运动情况,此时引起赤道与北极(教室前、后)之间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有什么了?
       学生: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叶老师:我就是那一个小小的气体分子,在这大大的半球空间里,就在这近地面,我会怎么运动呢?请位同学来推推我,让我动起来。
       叶老师在学生的推动下,沿图3中各箭头方向用手的指向和行走、起、蹲代表空气的运动方向、水平运动以及升降运动。在演示过程中,叶老师适时穿插问题和注意事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演示的提示,描述空气流动的状况,感受“热极环流”的形成机制。
       由于赤道地区(前黑板区)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气流①,近地面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在赤道地区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北极(教室后墙)及其附近地区的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受冷下沉,形成气流②,近地面空气增多,形成高压。在极地地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由于气压梯度的存在,近地面气流开始从极地地区流向赤道(气流③),而赤道地区高空大气不会无限制地上升,高空气流会从赤道流向北极地区(气流④)。
       叶老师:逐步增加假设条件,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体又会怎样运动呢?
随后请两个学生分别代表赤道和极地地区的大气为大家演示。学生演示时,叶老师提醒学生左手伸出示意水平气压梯度力,右手伸出示意地转偏向力,高空气流④在二者合力作用下,不可能一直向正北运动,而会逐渐右偏。此时,代表赤道地区的学生前行示意空气运动的方向,左手方向不变,右手方向一直右偏,身体运动方向逐渐右偏,当走到横梁30°N处,左右手方向成正相反,此时示意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空气不再向北流动,而是在横梁30°N附近不断堆积,加上重力作用,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近地面气压梯度的存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叶老师用手示意)一支流向赤道,完成了低纬环流;学生继续向北流与从北极附近过来的学生流向南方的气流在60°N左右汇合,让两个学生双手接掌举起代表空气辅合上升,到高空,教师再提醒学生双手分开各自向横梁南北两侧展开,分流向30°N、90°N,完成中、高纬环流(如图4所示)。
       通过借助教室的结构以及自己、学生在教室内的走动、展收起落的手势,叶老师简洁、形象、生动地将较为抽象的大气运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大气的运动,深刻地体会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
       三、小结
       这样的课堂组织,学生们觉得新奇好玩而且形象易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叶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涵盖一定地理知识,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涉及学生一定情感态度体验的场景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发展。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叶先进老师在地理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给学生带来地理课堂改革的新体验。 

                                                        图1

     

              图2                                  图3                                 图4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