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趣味历史:状元系列之——南宋狂士陈亮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05-25 14:15:47 |
历代状元中,有一位有名的思想家,以一介布衣之身,在朝堂之上和士大夫之间,掀起了巨大的议论风潮,以至“人不以为狂,则以为妄”,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他就是被辛弃疾誉为诸葛亮的南宋狂士,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的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元——陈亮。
为恢复大业多次上书献策
乾道五年(1169年),朝廷与金人媾和,“天下欣然,幸得苏息”。唯独当时在太学学习的陈亮认为不可,以布衣身份连上五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五论》。可朝廷置之不理,陈亮便退学而归,以示愤慨。 淳熙五年(1178年),他又连续三次上书,诣阙上书论国是。奏章中狂言狂语俯拾即是,狂放至极。孝宗为之震撼,“诏令上殿,将擢用之”,但对他的建议依然不置可否。心高气傲的陈亮得知,笑着说:“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立即渡江回乡了。 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到京口(今江苏镇江)考察地形,提出不能仅仅把长江当做阻挡敌人的屏障,而要把它作为反攻北方的跳板,并向朝廷上书“驻节建康,以示天下锐意恢复”。此论一出,朝野哗然,大臣们“在廷交怒,以为狂怪”。
南宋时期,学术的主流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而陈亮认为,理学对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并无帮助,他斥责理学家空谈心性,讥讽其为“风痹不知痛痒之人”。由于理念上的不同,陈亮和朱熹二人对义利问题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辩,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王霸义利之辩”。 朱陈二人的论辩始于1184年。当时,陈亮因为被人诬告在狱中待了百日,刚刚从牢房中被放出,便收到了朱熹的一封信。在信中,朱熹首先对陈亮进行规劝,认为陈亮受诬陷主要是因为他狂傲不羁,不遵守礼法,希望他可以自我反省。其次,便是指出陈亮的根本问题在于其“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学术思想,在朱熹看来,这种思想会使得人只顾追求功利,而忘记道义。而这句话引发了陈亮的不满,因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是朱熹对他思想的概括,而不是他本身对自己思想的总结,而他更不认同朱熹对他思想的批判。于是,一场关于“王霸义利”的辩论便就此开始。
公元1188年,陈亮到江西上饶去看望辛弃疾。两人同游鹅湖,高歌豪饮,赋词见志,共商抗金大事。畅谈十余日后,陈亮依依不舍地离去。陈亮走后,辛弃疾非常不舍,竟抄近道去追陈亮,希望把他追回继续交流,追了几天还是没有追上。在路上,辛弃疾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把陈亮比喻成诸葛亮,说他“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辛弃疾另外一首著名的小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也是在同陈亮相互唱和中写就的,后来成了千古绝唱。
人物百科
陈亮(1143年—1194年) 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其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及至官而逝,年五十二。宋理宗时,追谥“文毅”。陈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风格豪迈,有《龙川文集》《龙川词》传世。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