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江苏•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5947期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沉睡千年——为何秦陵至今不发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11-23 15:50:08

作为我国封建帝王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皇陵,不论是规模还是规格,秦始皇陵都是首屈一指的。千百年来,秦始皇陵一直静静地立在骊山边,无人对其进行陵墓主体的发掘和考察,这不免让很多人困惑,为什么秦始皇陵至今未被发掘?

 

发掘陵墓困难重重


千古一帝秦始皇,诸多谜底墓中藏。不管是充满神化色彩的故事,还是传说中埋藏的大量宝藏,始皇帝的陵墓令人向往。考古工作者们做梦都想要见证地宫真正打开的样子,但目前的限制条件实在是太多了。
 

想要发掘秦始皇陵,就必须先建造一个巨型封闭环境,里面要保持无氧。这个封闭环境至少要比始皇帝陵墓大。可是,秦始皇陵的总面积巨大无比,相当于78个故宫,这个工程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此外,如何处理地宫中的水银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不少古书里记载,秦始皇陵墓里有着用水银制成的山川河流。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物探发现,地宫中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分布情况为东南、西南方向强,东北、西北方向弱,与渤海、黄海的分布是相符合的。


据估计,地宫的水银量至少有100吨,如果贸然开陵,水银挥发的毒气所造成的后果无法预测。一旦水银泄漏,它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核爆炸。


秦始皇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如果我们用最机械的算法,既不计算时间成本,也不考虑实际埋藏状况,更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算地宫面积,它是兵马俑坑实际发掘面积的5倍多,大概要挖150多年。


已经退休的秦俑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说:“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仍任重道远,考古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几代人几百年坚持不懈地努力。”
 

地面景观难留存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想动这个“庞然大物”,只打几个竖井探洞,显然是不成的,不仅有很多大型的文物取不出来,而且无法对秦陵地宫进行修复和保护,更别提让游人下去参观了。也就是说,想要真正地发掘秦始皇的皇陵,必须要大揭盖。


大揭盖造成的后果是秦始皇陵地面上的封土将全部消失,陵园内包括兵马俑博物馆在内的景点都要消失,地面景观难以留存。这究竟值不值得,需要慎重考虑。


文物保护技术待攻克


除了秦始皇陵面积大,发掘难度大之外,目前文物保护技术不过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国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56年,考古学家发掘明朝万历皇帝的寝陵。由于保护意识不够,技术也不到位,寝陵打开的那一刻,陵墓中原本色彩斑斓的丝织品瞬间失去了原本的颜色,然后迅速风化,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从那以后,我国所有帝王陵墓都不再进行主动发掘。
 

此外,发掘者最初看到的兵马俑是彩色的,之所以会变成现在的颜色,也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根据现有的科技条件,我们暂时无法对常年存在于无氧环境下的珍贵文物提供有效的保护。即便挖出来的文物能够幸存下来,也会失去该有的研究价值。我们不想看到兵马俑的“惨剧”再次发生,所以,在科技水平不足以支撑皇陵发掘工作的前提下,绝对不能贸然开挖。
 

秦始皇陵是一项极为宏伟壮丽的陵墓建筑,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如果科学技术无法保证考古学家能够进行保护性发掘,秦始皇陵就永远不会被打开。


这个沉睡着千古一帝的陵墓,蕴含着许多秘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未来某一天,当科技水平达到要求时,人们也许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