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学江苏•史海拾贝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5947期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状元系列之——“六首状元”黄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11-23 15:52:39

人物百科

 

黄观(1364—1402年),字澜伯,又字尚宾,南直隶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者,我国历史上两个“六首状元”之一(另一位是清代的钱棨)。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右侍郎等职。靖难之役后投江殉难,朱棣将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去其状元名号。在万历年间才得以平反,补谥“文贞”。

 

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中有一个至尊的荣誉,就是“三元及第”,也就是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历史上最终做到三元及第的,只有寥寥十几个人。其中有一个更是从县试到殿试,一口气六战六捷,六获第一,他就是明代的“考神”黄观。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早年师从元末明初学者黄冔(xǔ),自幼勤学,从秀才到状元,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夺得第一,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1390年,26岁的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他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中“解元”。第二年三月的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


四月,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在策论中,他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就这样,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就诞生了。


而在成为太学生之前,黄观在县试、府试和院试考试中,也是一路斩关夺魁,名列第一。连中六元并且在一届科举中就从解元变成状元的,只黄观一人。他当时仅27岁,成为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传奇。


文人傲骨,靖难之役自尽殉国
 

年少得志的黄观,官运一路畅通,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的赏识,32岁就坐上了正二品的高官之位(礼部右侍郎,相当于副部级)。建文帝登基后,他更是成为股肱之臣,参与重要国事奏议。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当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皇帝。群臣畏惧朱棣的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黄观还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无奈建文帝优柔寡断,不听劝谏,纵虎归山,终于酿成大祸。
 

朱棣举兵后,黄观更是拟诏令,要燕王罢兵归藩,束身谢罪,言辞甚为激烈。朱棣因此对他怀恨在心。后来,朱棣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一份50多人的“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这时的黄观带着建文皇帝玉玺,准备前往长江上游募兵勤王。朱棣一边派人追捕黄观,一边派人抄了黄观的家,还将黄观妻女发配给象奴为妻妾。不堪此辱的黄观妻子翁氏,带着女儿和家人投河自尽。


当黄观得知建文帝失踪,朱棣即位,明白大势已去,命人将船行至家乡贵池罗刹矶的江面上,站在船头穿好朝服,面向东方叩拜,愤然跳入滚滚江中,自尽殉国,时年38岁。


被剥状元名号,两百年后始平反
 

黄观死后,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朱棣余恨难消,还叫人扎了草人,戴上黄观的帽子,放到街上斩首示众。朱棣更是连黄观的功名档案也一并消去,以致《登科录》中没有黄观的名字,他的诸多作品也被销毁。
 

不过,即便光芒曾被刻意抹去,黄观不畏强权、为国殉难,还是受到了人们的推崇。据明代《南京都察院志》记载,明宣德年间,黄观尚未获得朝廷平反时,便有人在南京黄观故居石坝街附近为黄观立祠,以土地庙为掩饰,暗中祭祀这位志士。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神宗朱翊钧为黄观平反,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同时,在南京翠屏山建衣冠冢,并在秦淮河畔黄观故居石坝街建庙祭祀。


此时,距离黄观自尽已近200年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