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你的垃圾没有按要求分类啊!”“阿姨,用过的一次性餐盒是干垃圾!”“哎,哎,哎,阿姨,你的厨余垃圾还在袋子里呢!”……
每天早晚的6点到8点,垃圾分类站就热闹起来了,总有一个穿着马甲、戴着手套、拿着钳子的垃圾分类督导员站在那儿,检查着、指导着、教授着。
记得那天,妈妈让我去扔垃圾,我那个忐忑啊,心想:这垃圾分得对不对啊?要是让督导员叔叔检查出错误,我岂不是很丢脸?怎么说我也算是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啊!
怀着紧张的心情,我来到了楼下,慢慢地把袋子里的垃圾倒进厨余垃圾桶,再把袋子扔到其他垃圾桶。扔的时候,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时不时瞥一眼督导员叔叔,只见他一脸严肃地看着我手上的垃圾,仿佛能把它们看穿似的。终于,还是有一条“漏网之鱼”被督导员叔叔发现了!那就是——一节干电池!
我呆若木鸡,肯定又是我那“顽固不化”的奶奶放的,每次跟她说要好好分类,但她依旧我行我素。于是,我就跟督导员叔叔说:“叔叔,那是我奶奶放的,她总是搞不清。”我以为督导员叔叔会批评我几句,没想到叔叔笑了,那严肃的脸上都笑出一道道褶子了:“小朋友,奶奶不会你得教哇,老师和爸爸妈妈教了你,你也可以在家教奶奶呢!”他还跟我说了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我认真地听着督导员叔叔跟我讲着一些老师没有讲到的东西,比如哪些垃圾大家容易投错,哪些垃圾放错了会有怎样的危害……
这一趟扔垃圾,扔得可真是胆战心惊,却又收获满满。看着其他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扔得熟门熟路,我又看了一眼督导员叔叔,依旧是那严肃的脸庞,但那脸庞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点评:小作者通过大量的语言、心理、神态描写叙述了自己扔垃圾事件的全过程,将人物描写得鲜活有趣。
指导教师: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