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学江苏▪史海拾贝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31期  总第6077期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1期  下一期
“消失的文明古国”系列之 寻找“自大”的古夜郎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11-08 14:46:31

夜郎,是我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它因成语“夜郎自大”而成为笑柄,被人讥讽了两千年,但在史籍中只留下有限的一点文字记载。它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在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昙花一现,留给后人无限想象。

 

“夜郎自大”?可能并非弹丸小国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其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


和大汉朝相比,古夜郎国当然只能算是小国,但是如果和别的小国比呢?从史料记载来看,它可能并非什么弹丸小国。


从势力上来说,《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所谓以什数的君长中的最大者,也就是众多君长中的大君长,这说明在西南地区,夜郎绝对是一霸。从疆域上来说,《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zāng)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历史地理学家周维衍据此考证认为,古夜郎国在极盛时期不仅据有如今的贵州全省,还包及川南、滇东北地区,南抵广西田林、南丹一带,东到湖南新晃,西至云南曲靖、陆良。从军事上来说,汉使唐蒙向汉武帝上书称“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可见其国力强盛。


自取灭亡?反叛西汉最终被灭


夜郎与西汉王朝刚开始相处得较为和谐,汉武帝还封夜郎统治者为王,授予王印。然而,随着与夜郎相邻的句町、漏卧两个侯国势力的不断增长,一向在西南各部落中处于领袖地位的夜郎王隐隐觉得受到了威胁。于是,夜郎王寻找各种借口加剧与句町和漏卧之间的摩擦,最终发展到举兵互攻、争斗不息的地步。


汉成帝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动荡的局面,于是派太中大夫张匡前往“持节调解”。然而,飞扬跋扈的夜郎王根本不买他的账,反而让属下用木头刻制汉使的形象,立于道旁用箭射击,以表示对西汉朝廷的蔑视。


纵使国力已经衰退,但面对如此挑衅,大汉朝是可忍孰不可忍。汉成帝遂任陈立为牂柯郡守,全权负责处置西南夷问题。陈立深知问题的复杂程度,干脆来了一招擒贼先擒王,只带数十名随从深入夜郎腹地,斩杀夜郎王,并历数其种种罪行。夜郎王的儿子胁迫周边22邑反叛,也被陈立平定,历时约三百年的古夜郎国就此被灭。


古夜郎国消失了,却留下了许多谜,比如:建立夜郎国的民族为何?夜郎遗民如今又是什么民族?


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南中志》中指出,夜郎的民族成分为“濮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认为,夜郎的民族成分为“獠(lǎo)人”。周维衍则在《古夜郎三题》中指出,古夜郎是由“夷”“濮”“獠”三个主要民族联合组成。


“彝族对夜郎遗民一直沿袭着‘濮’之称谓,至今仍称呼仡佬族为‘濮’。”贵州民族史研究专家翁家烈认为,如今的仡佬族的祖先,就是古夜郎国主体民族之一的濮人。至今,仡佬族仍流传着夜郎竹王的传说,传承着部分古夜郎时期的习俗,如“倒埋”丧仪。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蒙正苗族,则世代传说并且坚信他们是秦汉时期古夜郎国的王族后裔,每年都要举办“夜郎竹王节”祭祀竹王。


李白流放地?何处是夜郎尚无定论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被流放夜郎,还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等诗句。这个夜郎,就是神秘的古夜郎国吗?恐怕并不是。


古夜郎国被灭后,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再见于史籍。此后,晋朝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唐初在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不久又在湖南新晃一带设置过夜郎县。宋代也曾短时间内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但后来的这些夜郎郡、夜郎县与原来的夜郎是不是同一地,至今也弄不清楚。所以,李白被流放的夜郎,恐怕并不是传说中的古夜郎国,而只是唐朝设置的夜郎县。


那么,古夜郎国究竟在何处?关于夜郎国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认为古夜郎国在今天贵州六盘水毕节一带,也有人认为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近些年来,湖南、贵州的一些地方都认为自己才是夜郎故里,甚至为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两千多年来,古夜郎国的历史面貌,始终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它的神秘面纱,大概要等考古学者在若干年后为我们揭开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