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抓住小的细节,而忽视重要的部分,否则容易因小失大。成语“舍本逐末”就与这句俗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会互派使者进行访问和交流。一天,齐国要派一位使臣去访问赵国的王后。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十分贤德的王后,使臣非常开心地接受了这一美差。
到了赵国国都邯郸后,使臣便直奔赵王城去见赵威后。当他被人引着带入宫中后,只见赵威后早就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待使臣的到来。
使臣将齐王写的亲笔信呈给赵威后,没想到赵威后并没有立即打开,而是问道: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好。使臣答。赵威后又问:那黎民百姓好吗?好。使臣答道。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好。使臣答。
回答了赵威后这三个问题后,使臣稍稍有些不悦,便直接反问赵威后:尊敬的威后,我奉齐王的旨意来拜访您,也给您呈上了齐王的亲笔信,可您为何不但没看,反而先问收成和百姓,把低贱的摆在前面,把尊贵的齐王放到最后呢?赵威后笑了一笑,说:我这么问,当然有我的原因。使臣十分不解,问道:什么原因?赵威后说道:如果没有好的收成,那黎民百姓怎么活下来?老百姓都活不了,哪里又有大王呢?按你那样问,才是舍本逐末,不合乎情理了。
使臣听完赵威后这番话后,沉默许久。召见结束,使臣便回齐国了。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实实在在的礼品,但使臣觉得自己并非空手而归,赵威后的那番话比任何礼品都贵重,压得自己肩膀沉甸甸的。
【成语解释】 原指弃农而事工商,后泛指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而追求次要的、枝节的。比喻做事不抓根本,而在枝节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近 义 词】 本末倒置 舍本求末
【反 义 词】 逐本舍末 大处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