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和副使张胜共同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随行还携带了赠予匈奴单于的礼物。谁知,苏武匈奴一行竟有去无回。苏武被扣留在匈奴、誓死不降的故事流传甚广,相信同学们已经耳熟能详。那么,苏武归汉后经历了什么?为何回汉朝时他会狠心“抛弃”匈奴妻儿?身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苏武,他的晚景又如何呢?
参与谋反?归国尝尽丧子之痛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登基,匈奴和汉朝议和。匈奴为表诚意,答应释放之前被扣留的汉朝使节,苏武终于顺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壮年时出使匈奴,19年后归国的苏武已是头发花白。汉昭帝下令命苏武携带一份祭品前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并任命苏武为典属国,赐钱财、赏良田,还送了他一处住宅,同苏武一起回国的其余九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官职和奖赏。
然而,此时的苏家已不复以往。当苏武还在匈奴时,归降匈奴的大将李陵就曾劝降苏武,并将其家中的变故告诉了他:母亲已故,妻子改嫁,家中只剩一个儿子……如今多年过去,回到汉朝的苏武得以与儿子相聚,也算是一份慰藉。
苏武的儿子名叫苏元。面对皇帝的赏赐,苏武是没有怨言的,但苏元却很不满意,他认为父亲为国宁死不屈,在匈奴忍辱负重19年,应当得到更多的赏赐、更高的官位。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苏元才会被人利用,卷入燕王谋反案。
公元前80年,也就是苏武回国后的第二年,当时,同是汉武帝托孤之臣的左将军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不满大司马将军霍光权势比自己大,便联合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之争权,苏元也参与其中。他们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汉昭帝,以此告发霍光;还挑拨离间说苏武出使匈奴宁死不降,于国有功,但归来却只得到典属国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相比之下,霍光下属长史无功无劳还被升为搜粟都尉,这全是因为霍光专权;等等。
后来,燕王谋反败露被杀,参与谋反的苏元也一同被诛杀。朝廷追查同谋者,因与上官桀等有旧交,且燕王刘旦曾数次替苏武抱不平,再加上儿子苏元也参与了谋反,苏武被牵连其中,廷尉递上奏章要求立即逮捕苏武。但霍光把奏章压了下去,只是象征性地免去了苏武的官职。虽幸免于牢狱之灾,但白发人送黑发人,苏武悲痛不已。
难言之隐?何以“抛弃”匈奴妻儿
苏武忠贞不屈、誓死效忠汉朝的精神着实令人佩服,但他在归汉时却没有带上匈奴的妻儿,甚至在回到汉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向任何人提及此事,这令很多人感到费解。
难道苏武是个“负心汉”?这与他爱国忠君的英雄形象完全不符,而且他在匈奴期间吃了那么多苦,按理说也不是个贪慕虚荣之辈。其实,根据当时匈奴和汉朝两国的关系分析,我们不难推断苏武可能是有难言之隐。当时匈奴和汉朝刚刚议和,如果苏武直接将匈奴的妻儿带回汉朝,势必会引起非议,是否也有一些冒险?再加上匈奴的妻子和儿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匈奴人,在当时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时代,人口与土地一样都是国家的财富,依照惯例是不能被他国人随便带走的。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苏武归汉时选择“抛弃”匈奴妻儿,史料并无记载。
赎回匈奴儿子,晚年终获殊荣
公元前74年,汉武帝曾孙刘询即位,称汉宣帝。苏武因参与拥立宣帝被赐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来,卫将军张安世推举苏武,认为他熟悉朝章典故,奉旨出使匈奴持节不降,且汉昭帝在遗言中也不忘强调苏武对国家的功劳,故汉宣帝对苏武格外尊敬和照顾,并尊称他为祭酒,给其待遇很是优厚。
然而,待遇再优厚,年龄越来越大的苏武也是形单影只,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汉宣帝心生怜悯,便询问身边的人: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有没有成婚生子?此话传到苏武耳中,他便借许广汉之口向宣帝道出了事实:以前在匈奴时,苏武娶了一名匈奴女子并生有一子,名叫苏通国。有消息称,只要通过汉使者送一些金银和丝绸去,就能把这个男孩赎回来。汉宣帝欣然应允。
此时,苏武的匈奴妻子已亡故,匈奴儿子苏通国便跟随汉使者一同回到了汉朝,宣帝赐他为郎官,苏武弟弟的儿子也被封为右曹。有了苏通国的陪伴,苏武晚年也算是老有所依。公元前60年,苏武病逝,享年八十。
九年后,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汉朝,汉宣帝回忆往昔,为了纪念和赞扬有功之臣,命令画师画出了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并置于麒麟阁上。麒麟阁位于未央宫中,因汉武帝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苏武与霍光、张安世等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