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薛仁贵为了保卫大唐社稷,戎马一生,出生入死,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瞒天过海”这个成语,就与他有关。
 
相传,唐太宗率领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辽东。一天,大军来到海边,只见海面上风大浪急,遂在海边扎营休息。
当晚,唐太宗做了一个梦。梦中,征战大军正所向披靡地行驶在茫茫大海之中,忽然,一个巨大的海浪像龙头一样喷涌而出,一下子就将唐太宗吞没了。
唐太宗惊醒后满头大汗,认为这个梦是一个不祥的征兆,因此迟迟不肯渡海。唐太宗手下的将领们都非常着急,纷纷想着怎么才能帮他克服这个心结。
此时,声名还不显赫的薛仁贵想到了一个能让唐太宗渡海的好计策。
薛仁贵把自己伪装成一名当地的百姓,然后让人去通报唐太宗,说能资助大军过海的物资和粮食。唐太宗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便率领将军们跟着薛仁贵来到海边,只见连绵几里都搭建了无数的彩棚。
薛仁贵将唐太宗邀请进一个装饰最为华丽的彩棚坐下,摆上各种食物和美酒。唐太宗非常开心地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喝酒。
也不知喝了多久,忽然,风声四起,还伴有如雷的波浪声,杯盏都有些倾斜,大家的身体也开始左右摇晃。唐太宗大吃一惊,急忙令人掀开帘子查看,只见四周居然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海面。这哪里是在百姓家做客,分明是已经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这时,有士兵来报说已经到达对岸,唐太宗这才明白过来,感到好气又好笑。最后,军队成功地上了岸,并打了场完美胜仗。
事后,薛仁贵向唐太宗请罪。唐太宗赞赏薛仁贵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责罚他。这个故事很快流传天下,“瞒天过海”后来也成为兵法上的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是著名的“三十六计”之一,用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成语解释】 瞒:隐瞒。用尽种种欺骗手段暗中做成某事,使别人看不出来。
【成语出处】 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
【近 义 词】 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