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中国•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64期  总第6294期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64期  下一期
动物界的“隐身”高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3-05-26 14:31:13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羡慕故事主角拥有类似隐身、瞬移等技能。对隐身的幻想背后,是人类对未知技能的渴望,而这种渴望的灵感来自大自然。放眼自然界,有些动物早已先人类一步掌握了这项本领。

 

竹节虫和叶虫


竹节虫,顾名思义,是一种形状酷似竹节的昆虫。大多数竹节虫体色呈深褐色,也有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神奇的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竹节虫的体色会根据光线、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部分竹节虫昼伏夜出,生活习惯与猫头鹰类似,它们白天静静地待在树枝上,晚上才会出来活动。有些竹节虫受惊后掉落在地上还能保持淡定,装死不动,再伺机溜之大吉。它们的形态特殊,能够很好地隐藏在落叶或杂草丛中,从而躲过敌人的追捕。


竹节虫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们脑海中想象出来的竹节虫体长大概为几厘米,事实上,正常的竹节虫体长在6~24厘米,但据记载,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竹节虫足足有62.4厘米。


竹节虫通过模仿竹枝来隐藏自己,还有另外一种虫子通过模仿树叶来躲避天敌——叶虫。叶虫多为绿色,脉纹清晰,酷似树叶,它模仿树叶超级逼真,如果不仔细观察,就算它在你面前,你也不会发现它的存在。


叶虫不仅会模仿树叶的颜色,还会伪装出叶脉上的斑点,甚至会在身体边缘伪造一些被“咬”过的痕迹。更让人惊奇的是,在爬行时,叶虫还可以摇晃自己的身体,让人仿佛看见被风吹起的树叶。


兰花螳螂


动物和植物,我们通常可以根据其特征做出明确区分,但也存在些许特例,比如兰花螳螂。


兰花螳螂常见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与我们平时常见的螳螂不同,它长得像一朵粉红淡雅的兰花,经常趴在兰花上伪装自己,还能够根据花朵颜色的深浅来调整自身的颜色,让自己完美地“隐身”其中。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躲过捕食者的追击,另一方面是成为捕猎者。它们将自己隐藏在众多兰花中,等待蜜蜂、蝴蝶等小型昆虫的到来。一旦有昆虫被兰花螳螂的伪装所迷惑,靠近其美丽的“花瓣”时,兰花螳螂就会果断出手,给予致命一击。


如果等不到猎物,它们甚至会选择对自己的同类下手,毫不留情。


今年4月,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村民发现了一只兰花螳螂,这在当地是首次发现,引发广泛关注。


枯叶蛱蝶


说到蝴蝶,“色彩鲜艳”一定是我们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形容词,但有一种蝴蝶除外,它就是枯叶蛱蝶。


“翅膀一合如枯叶,羽翼双飞似艳花。”枯叶蛱蝶的前后翅相叠后,翅膀的形状及斑纹像极了枯萎的树叶,多为黄褐色、褐色、红褐色。翅膀的背面多为深蓝色、紫蓝色或淡蓝色,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


枯叶蛱蝶几乎不用做什么伪装,只需要将自己的翅膀合拢在一起,就会变成一片“枯叶”,如果掉落在一堆枯叶中,几乎无法被人类的肉眼发现。所以当它们遇到危险或遭遇鸟类追捕时,就会以一种毫无规律的飞行方式,快速隐藏到落叶当中,合拢双翅,保持静止,在落叶中完美“隐身”。


虽然这些动物的“隐身”技能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隐身,但也达到了它们自己的目的,算是殊途同归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