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学中国•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8期  总第6399期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8期  下一期
战国水晶杯“身世”之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4-03-15 14:38:12

浙江省杭州博物馆里有一个“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型最大的一件,是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中国国宝级文物。这是一件怎样的宝物?其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没有谜底的故事?


1990年10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镇工农砖瓦厂的工人在草木丛生的小溪坞一带取土时,挖出了一些陶瓷编钟残片。一些人得知消息后纷纷围观,甚至有人趁机倒卖文物。


这件事被杭州市文物考古部门的工作人员得知后,他们与公安执法部门一起对被倒卖的文物进行了拦截,并对这片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最终,考古人员从一些黑色木炭灰末的掩埋处,挖出了一个酷似玻璃杯的东西。经鉴定,这个玻璃杯是2500多年前的战国晚期水晶器皿,并且是迄今发现的纯度最高的古代水晶制品。


这个水晶杯高15.4厘米,上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杯体素面无纹,敞口平唇,斜直壁,整体造型简洁,乍一看就像我们现在喝水用的玻璃杯。它看似其貌不扬,用料却是“大手笔”,外形神似现代玻璃杯,但却来自2500多年前,因此一直被人们称为最具穿越感和神秘感的文物。


高纯度水晶原料来自何处


这只战国水晶杯由一整块高纯度水晶打磨而成,这也是它稀有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水晶的主要产地之一,水晶使用历史悠久。6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远古先民已开始使用水晶。新石器时代墓葬和遗址中也曾多次发掘出水晶制品。商周时期,水晶制品更加精致,春秋时期也有一些水晶生肖雕件出土。但就水晶的完整性和大小而言,像战国水晶杯这么大且完整的高纯度水晶是比较罕见的。


浙江省地矿厅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内外都很难找到同样纯度的水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如此高纯度的一整块水晶究竟来自何处?是国产还是进口?如果是进口材料,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输入到我国的?这些问题的答案目前都是未知的。


高难度取芯何以实现


水晶是一种矿物质,根据德国矿物学家腓特烈·摩斯制定的鉴别矿物硬度的标准,摩氏1度是最软的,用手指甲就能轻易划出痕迹,金刚石的硬度是摩氏10度,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坚硬的自然物质。水晶为摩氏7度,高于玉、绿松石和玛瑙,可见水晶之坚硬。但它同时又是易碎品,稍不留意就会碎裂,制作加工的难度非常大,成品率很低。虽然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加工水晶,比如切割、钻孔、打磨等,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比战国水晶杯小得多。


在生产力低下的战国时期,先民究竟是如何在一整块高纯度的水晶上完成取芯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推断该水晶杯可能是使用了玉器制作中常用的管钻技术,但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取出杯芯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内外壁抛光如何完成


战国水晶杯的形状设计极其符合现代人体工学,杯壁的弧面光滑且与我们手掌把握时的弧度十分贴合。水晶杯不仅外壁光洁,内壁也被打磨得极其润滑,就连底部也是光滑的,可见抛光技术之高超。要知道水晶杯是斜壁的,上宽下窄,且底部空间狭小,这就大大增加了抛光、打磨的难度。


2002年,杭州博物馆曾尝试邀请玻璃厂来制作人造水晶复制品,几番尝试之后,几个玻璃厂都婉拒了这个请求,因为难度太大。现代技术都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工作,古代人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出土墓葬的墓主是谁


因一起文物倒卖案而被发掘,该水晶杯的“诞生”经历可以说是极富传奇色彩了。而随着更多文物在此过程中被发现,该墓葬的墓主身份也引起了大众的诸多猜测。


墓是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平面呈“甲”字形,依据古代等级森严的墓葬制度,该墓墓主的官员等级应属列侯级别。再看墓中包括水晶杯在内的丰富陪葬品,足见墓主身份显赫。


但也有专家认为,墓主可能是一位军事首领。战国时期杭州曾是吴越两国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越灭吴后便长期占据此地。后来,越王战败被杀,杭州归楚。结合墓中出土的原始编钟等带有楚国元素的器物来看,墓主很可能是楚国派来驻守的军事首领。


战国水晶杯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材质,以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审美追求,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至于那些尚未解开的谜团,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世人终将获得答案,并把那些湮没在历史之中的故事讲给后人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