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个叫朱买臣的读书人,出身贫寒,但酷爱读书,始终怀揣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景。朱买臣大器晚成、命途多舛,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故事。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成语故事——覆水难收。
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从小家境十分贫寒,靠砍柴卖柴为生。尽管为生活所迫,他却有着读书人的乐观。他经常在砍柴的路上边走边读书,书声琅琅,像唱歌一般,快乐得不得了。到了晚上,因为买不起油灯,他只能燃烧带有油脂的松枝连夜苦读,家里也常常出现有上顿没下顿的窘迫局面。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年,他的妻子崔氏就有些受不了了。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却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等他回来才发现,崔氏已经让媒婆为她物色了新的丈夫,并逼他写下休书。朱买臣试图挽留并安慰她说:“现在我们虽然穷,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发达的,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已经同甘共苦这么多年,就再多忍耐一些时候吧,好日子就快要到了。”
可是崔氏却丝毫听不进去,生气地说:“像你这样穷酸的读书人,没有被饿死就算不错了,还能指望大富大贵?”朱买臣看她完全不顾多年夫妻情分,只好写下休书,让她走了。
与妻子分开的头几年,朱买臣依旧我行我素,在闹市一边卖柴一边研究《春秋》《楚辞》,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雄心壮志。
没过几年,朱买臣遇到了同乡严助,两人相谈甚欢。严助当时官居中大夫,深知朱买臣儒学造诣之高,就向汉武帝举荐了他。
汉武帝很赏识朱买臣,派他做中大夫,彼时他虽然得到了重视,却并未得到重用。后来,东越王余善反叛,朱买臣积极向汉武帝献策,并成功预判了战争的走向。汉武帝十分高兴,封他为会稽太守。
重回故地的朱买臣已经50岁了,当年被人瞧不起的樵夫如今衣锦还乡,县令为了迎接他,命令老百姓在街道两旁欢迎,朱买臣的前妻崔氏也在人群中。当她看到朱买臣头戴乌纱帽,身穿官服,骑着高马走过来的时候,懊悔到了极点。她“扑通”跪倒在朱买臣的马前,苦苦哀求着,希望能够再回到朱家。
朱买臣见此若有所思,他命人端来一盆水,泼在地上,然后告诉崔氏,如果她能把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里,他就答应让她回来。崔氏见此,知道两人的夫妻缘分已尽,羞愧离去。
【成语解释】 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 《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近 义 词】 木已成舟
【反 义 词】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