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获得并积累直接经验 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解决学生学习疑难 追求原汁原味的学校教育改革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6期 总第4925期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6期  下一期
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解决学生学习疑难
来源:无锡市稻香实验小学 作者:宋晓光 发布日期:2014-11-05 16:56:17

       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内化数学知识,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下面我以一节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课为例,谈谈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建构。
       【同课异构1】《量一量 找规律》教学片断
       师:请将你们课前准备的东西拿出来,让老师欣赏一下。(学生们迅速拿出了用铅笔、橡皮筋、直尺、细线、一次性方便碗等做好的弹簧秤。)
       师:量一量放一本数学书时橡皮筋的长度。(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测量、记录。)
       师:量一量放二本数学书时橡皮筋的长度。(学生继续分组动手操作:测量、记录。)
       师:量一量放三本,四本、五本……数学书时橡皮筋的长度。
       教室里一片忙碌:有的在测量,有的在记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橡皮筋伸缩性太强,学生们只用了一根橡皮筋,所以当刚放了三本数学书时,橡皮筋伸得太长学生米尺太短无法测量了,学生望着老师……
       [分析]这一数学活动课需要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在工具准备上,最易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障碍。案例中,教者课前准备时没有事先“下水试试深浅”,准备好器材,因而也无法在学生活动时及时予以提醒,也就无法把握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如本案例中皮筋拉得太长,超出工具尺的测量范围、所用木棍太细引起变形等……这些都是使测量数据误差减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学生测量的数据误差降低到最小时,较为精准的数据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地发现本质规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浅层的、外显的实践操作上升到深层次的、内隐的思维活动层面上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同课异构2】《量一量 找规律》教学片断
       教者导入新课,进入实验操作并探索规律环节。教者让学生想想:能不能根据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
       (一)自制实验工具
       1.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
       2.制作简易秤,称量重量相同的数学书。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提示学生要注意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摆正尺子,不可歪斜;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水平等。
       (二)收集实验数据
       我们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表,使学生明确需要采集那些数据,小组长进行分工,开始实验。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测量、记录。
       (三)整理数据分析
       [分析]这一数学活动课的活动性和探究性均比较强,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认真观察、探究和合作,进一步体验了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教者的设计对学生的数学认知把得很准,很好地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
       从以上两个不同设计的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后者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很好地经历实验。教者必须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疑难,把握数学的认知过程,方能帮助学生顺利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品尝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新课标中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