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手工课“引导———探究式”教学初探 探索小学生数学认知脉络———《分数的意义》例谈 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语文
实践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0期 总第4972期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0期  下一期
小学美术手工课“引导———探究式”教学初探
来源: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作者:胡慕军 发布日期:2015-01-14 08:04:46

       近几年来,我在手工课教学中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精心设计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受益匪浅。所谓“引导——探究式”是指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探索研究为主,教师的引导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构建“引导——探究式”手工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为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维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该模式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儿童天生好奇,由好奇而去观察,在观察与思考中产生疑问,由此产生探究的兴趣与动力。例如手工课《这是我呀》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实现雕刻自己,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监控的元认知能力;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操作程序
       以手工课《这是我呀》为例,具体说明如下。
       1.激起——激起疑问,引发思维。指教师呈现一定的教学材料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习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提供契机和动力。例如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先出示多件雕塑,通过看看、摸摸等环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2.导学——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指着力于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结论,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使“学会”为“会学”。例如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初步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生活题材进行恰当表现。当学生对雕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时,教师因势力导,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启发学生围绕重难点讨论、总结,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在脑中构思创造自己的人物形态。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学”“易学”与“会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的成就欲望,使其保持探索的意向。
       3.实践——动手操作,检验理论。指疑难解决后,布置练习使学生所获新知在运用中得以检验、巩固。当学生尝试制作后,这时要组织学生交流,学生的操作方法与所提出的质疑都是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师从学生的发言、制作中进行点拨,解决学生在制作中碰到的问题,总结设计制作的方法。例如当学生了解人体比例关系、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并掌握一定的手工制作方法后,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并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使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验证、巩固和提高。
       4.评析——分析讲评,矫正补救。指教师对练习结果及时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采取巩固性或补充性教学,以确保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例如当学生动手操作后,由于个体在认知和动手能力上存在差异性,作品上必然有优劣之分。对此,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认真的自我检查与评价并采取补救性措施,然后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评析、矫正,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等各种能力,还满足了学生的交流欲望,使他们对本学科持有再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操作策略
       在本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必须为“学”服务。
       教学实践证明,“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是小学手工课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由于此模式只是本人对手工课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其中必然存在不足甚至偏颇之处,望能得到同行及专家的指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