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成长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性评价的有效开展 诗表意墨造境———浅谈经典水墨教学诗与画的关系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童话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8期 总第288期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8期  下一期
诗表意墨造境———浅谈经典水墨教学诗与画的关系
来源: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  作者:陆婷 发布日期:2015-05-08 09:12:59

    诗,意深远婉约,追求极致的语言美感。古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咏诵着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水墨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距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水墨晕染的特性有表达境的优势,它创造了梦幻般的仙境美感。将诗歌的意引入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境中,可以碰撞出艺术的火花,营造出轻灵优雅的意境画面。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
    一、深情诵读诗歌,体味诗歌内涵
    诗的内涵,诗的意,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品味出来。《山行》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远处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和“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山路的尽头白云缭绕,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一条山间小路,也许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前两句都是为后两句蓄势,这么晚了,诗人还停车于山前,只因为眼前这满山的枫叶。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心难以抑制。“霜叶红于二月花”——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在夕晖晚照下,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此句点明了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这火红的秋色情韵悠扬,余味无穷。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为水墨课作品的展现提供了基础。
    二、纵情挥洒翰墨,体味水墨韵味
    水墨的韵味,水墨的境,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境”是抽象的,有人说中国画讲求“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淋漓,弥漫于宣纸间,虚与实、空与满、形与神、情与景,妙不可言。南齐谢赫“六法论”中提出“气韵生动”这一概念,“凡书画当观韵”就是要求意境要高,风神气度要雅。“生动”就是生命的运动,是自然的和自我的生命。通过中国水墨画用笔的轻、重、缓、急和用墨的浓淡、干湿,线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穿插、逆顺等表现《山行》等自然景象,无不产生出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在这种节奏和韵味中,便表现了艺术中的“气韵”,欣赏一幅画,画中的“气韵”很重要,好的作品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让人产生和谐的美感。描绘《山行》中生动的景象,让人追求向往画中的境,远处雄浑厚重的高山,云雾缭绕,山间蜿蜒曲折的小路,近处遍地的枫林,赋上朱红等色彩,绘出一片层林如染的景象,让人不禁跟随着画笔“走入”画中。
    三、倾情作品呈现,体味诗画意境
    “诗以言志,画以抒情”,将中国的水墨画与诗歌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造就极高的艺术境界。古时候,文人墨客就非常喜欢将诗文和水墨画相结合,他们偶尔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饮酒对诗,下笔成画。校本课程的开发,这种闲情雅趣被运用到小学的美术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文人气息。他们更愿意带着一种悠闲的心情,运用手中的画笔游走在诗中那美妙的意境中。通过水墨的基本技巧把山、水、树、人物跃然于宣纸上,提上一句或多句诗句,让观者体味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是语言艺术,它运用生动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感情。水墨画属造型艺术,它抓住人或事物的形状特征,以表达感受与思想。它们密不可分,诗丰富了画的内涵,提高了画的意,水墨画诠释了诗的韵味,提高了诗的境。画境之中体现诗意,诗意凝聚于画境之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