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教育,让学生尽显本真 想读·会读·要读———漫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三部曲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9期 总第5050期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9期  下一期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来源:冒国云 作者: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 发布日期:2015-05-28 16:16:54

    教师在课堂中应创设让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氛围,有学生主动质疑的课堂才是“真”课堂,只有充满生机的课堂才能使教师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其读懂、读好课文。

    一、主动质疑
    每教一篇课文,我都会带领学生做这几件事:1.发现问题,讨论问题;2.寻找好词、好句;3.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句子,并进行集体讨论。
    一直以来,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大胆质疑,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有时能产生令人惊叹的课堂效果。师生对具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进行探讨、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的过程本身是自然而愉快的,师生都在享受语言文字的乐趣。
    二、快乐回答
    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从来不包办解决,而是鼓励他们共同解决,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而变得非常活跃,对其他同学的质疑也能一一应答。听取他们的解答时,我惊叹于学生们潜在的观察、发现能力,这需要教师去巧妙地挖掘、精心地呵护。
    三、倾听乐声
    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与之对应,教师也需关注学生的喜好和感受。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听欢快的旋律、动听的话语、变换的鼓点,配乐朗诵磁带为学生们提供了这样的聆听机会。学生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随着音乐摇摆,有的抿嘴轻笑,有的翩翩起舞,其乐无穷。
    四、发挥想象
    学生倾听磁带后能为朗读提供帮助,学生会在听懂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刚才闭上眼睛听,我好像看到了碧蓝的天空,真美呀!”“我看到了辽阔的田野,金黄金黄的!”“我感觉到自己就在渔船上,一会儿摇过来,一会儿摇过去。”……学生们的想象如此丰富,这也是对文本理解的再现。
    五、反复聆听
    反复聆听,学生们常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在《大海》这一课的听读环节中,我应学生们要求,反复播放了3遍录音,师生一同聆听,从中感受大海的广阔和神秘。
    初听——感受情境。听着海浪声以及欢快的旋律,学生们特别兴奋。“我听到大海的声音了!”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这时海浪渐渐平息,清脆的鸟鸣传来。“是海鸥,是海鸥!”他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听着,听着,学生们仿佛就来到了海边。“我想再听一遍!”
    二听——感知课文。当感受到海水再一次涌来,他们欣喜万分;海鸥飞来了,他们抬头寻找。学生们一会儿在摇篮里摇晃,一会儿又忙着在渔船上捕鱼捞虾,整个课堂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听——丰富联想。“我好像看到了蓝蓝的大海。”“我看到渔船上的鱼虾真多,多得数不清。”“我感觉大海就像是一个特制的摇篮,鱼虾全睡在里面。就连太阳、月亮有时也睡在里面呢!”
    六、角色表演
    课本剧的表演,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体会、表达、表演的机会。
    课堂上的短暂表演以及活动课上的课本剧表演,虽然不够精彩,但学生们能够愉快地融入其中,如临其境。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这种表达不是教师硬性要求的,而是源自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七、课外延伸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假如在现代,你觉得司马光还有什么办法救同伴?”“打110找警察。”“乌鸦还有其他办法喝到水吗?”“去买矿泉水。”“网购。”“用吸管。”层出不穷的回答不仅反映出学生们的童真童趣,更反映出学生们对问题、困难的认识和理解,使语文和生活能够真正接轨。
    每位教师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充分地读、尽情地听、自由地说、快乐地演、大胆地想,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迸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