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环境:给“目的颤抖”松绑 让美术课堂流淌生活的七彩绚烂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
创新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1期 总第5067期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1期  下一期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
来源:无锡市蠡园中学 作者:秦小蕾 发布日期:2015-06-25 08:59:49

    如今,信息技术课程全面整合现有教学经验,逐步向“e助e学”的全新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他(她)在校本教育各项课程的学习,融入信息化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一、课程任务的变化
    1.制作班刊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目标是学生获得参与信息化生活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挑战。课堂任务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利用所学的WORD、PPT知识制作班刊,既能记录美好的初中生活,又可以灵活全面掌握文字处理工具。
    2.制定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分层学习目标
    自助学习模块:学习目标设定为全班80%以上的学生能够根据助学案的任务描述自主完成任务,少数学生需适当指导后完成。合作探究模块:教师适当点拨后,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有需要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拓展延伸模块: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究,并协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任务。最后由老师讲解或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目标是指导学生利用合适的技术丰富生活,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体验。
    二、课时结构的变化
    我校初一(3)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周课时数从一节课变为两节连上。
    课时结构的改变直接带来了课堂学习模式的改变,一周一节的课,就必须有大量的时间“讲”,那就更多采用“讲、练、改”的模式。而连上两节课以后,并非增加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活动的时间拉长,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尝试,因此课堂教学改为了“试、析、做、评”的模式,学生自己做的机会多了,教师可以穿插进行指导,更有利于六助模式的实施。
    三、评价结构的变化
    评价结构的变化直接体现在内容的变化上,在传统课堂+考试的基础上,我们引入课程实践任务,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提升了评价的广度及其与课程纲要的贴合度。目前,对于评价积分的分配如表1。
    表1 评价积分分配表

    基于上述评价积分结构,我们在课程任务的判分中,也改变了以往教师单独评价的模式,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终评三者结合,根据不同的评价项目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使课程任务的评价更高效、更科学。
    1.评价方式(表2)

    2.积分判定(表3)

    表3 作品水准积分表

    表2 作品得分判定表

    水准级别: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基础课程B类学科,学业等级设置为三级,对应的水准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红色级(无法使用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必要的信息化学习、生活)、绿色级(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基础的信息化学习、生活)、蓝色级(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丰富生活,并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为了理想中的教育,为了新课程,我们力求实现“真实性毕业、素质型升学、微笑式成长”,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刻不容缓,培养创新型信息技术学习者是根本目的,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最终方向。新课程在建设之初肯定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例如课时问题。但我们坚信: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学校的支持与肯定下,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一定能够越来越健全、科学,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学校及社会的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当然,由于水准研发的不成熟和时间、能力所限,笔者的探索仅仅是开始,越是深入就越会遇到各种问题,而问题正是督促我不断努力的动力。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更能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改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