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望”里品味教育幸福———《守望教育》读后心语 教孩子学会“爱” 让德育之花绚丽绽放
德育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1期 总第5067期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1期  下一期
教孩子学会“爱”
来源: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 作者:郁慧伟 发布日期:2015-06-25 09:17:08

    教一年级时,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卫生打扫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劳动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扫地、拖地、擦窗等所有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教师亲力亲为。唉,这次又教一年级,苦难的打扫日子又要开始了。
    这天中午,我让孩子们趴在桌子上听录音故事,自己便开始扫起地来。才扫了几组,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一边捶着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不行了,老师累坏了!”我刚坐下,一旁的元元甜甜地说:“老师,我来帮你敲背!”我刚笑着答应,“我也会,我也会!”几个小女生一齐跑过来。一只只小手在我腰上、背上、手臂上,捏的捏,敲的敲,忙得不亦乐乎。感动于孩子们的关心,我夸奖说:“真舒服啊!”
    休息了一会儿,我站起来准备继续扫地。突然,小帅哥小晨跑过来说:“老师,我来帮你扫!”我疑惑地问:“你会?”印象里,他可是家里百般宠爱的小宝贝啊!小晨脸一红:“我……有一点点会。”我明白了,这小家伙其实并不怎么会扫地,也许只是想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也许是看我真的累了想帮我。我指导着他开始扫了起来。不知不觉,在我们的身后已围了一群小家伙,有的帮着搬椅子,有的在指挥“这里,这里有垃圾……”十五分钟后,在大家七手八脚的帮忙、七嘴八舌的指挥下,两组地终于扫干净了。
    看着他们兴奋的模样,我忍不住表扬道:“看来小朋友们都是劳动小能手啊!谢谢你们帮老师的忙!”孩子们一听更乐了,“老师,我明天也要帮忙扫地!”“老师,我回家就让妈妈教我扫地!”孩子们的积极性如此高涨,我真的有些意外,便说:“行啊,有了你们的帮忙,老师以后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但是扫地可是一项高难度任务,老师验收过关后,才能领到扫地任务哦!”
    就这样,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孩子们一个个要求扫地过关,通过竞争上岗,并建立了轮换制度。一周后我正式把扫地大任全部移交给了孩子们,苦难的一年级扫地岁月也宣告结束。
    案例反思:
    没想到,我的一声“老师累坏了”竟对孩子们起到了如此大的促进作用,居然能让他们如此积极并且愉快地学习扫地,也让我苦难的扫地生活在短短一周内便宣告结束。
    这事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师爱,可我们往往会疏忽和忘记了一点,那就是爱其实是相互的,我们的孩子心中也有爱。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孩子,看到老师辛苦劳累,也会发自内心地来关心你、帮助你,这一句句“老师,我来帮你敲背!”“老师,我来帮你扫地!”不正是孩子最真心的爱的表达吗?
    所以,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想着我们的孩子也是爱我们的,也是会关心和体贴我们的,那么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无需时时都显得那么强大,无需事事都要包揽在身,甚至也不必处处表现得那么完美无缺。有时候我们不妨在孩子面前真实地流露出自己的疲惫,表达内心的期待,或许我们就能体会和享受到孩子那份最真最纯的爱。
    于是,当我生病时不再强作精神,而是告诉他们老师身体不太舒服,我发现调皮的他们那天居然乖了许多,第二天桌上还意外地多了一盒止咳糖。当我忙于赛课任务时,我也如实告诉孩子,老师熬夜加班已经忙得焦头烂额,我发现那几天他们做事分外自觉和勤快。当我感受着这一切时,我也不忘真心向他们表达我的感动和欣慰,有时也会给他们送上自己烘焙的小点心来表示感谢。看着他们的那份激动和小小的得意,我知道孩子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付出爱,并享受到了付出爱后的喜悦。
    教师真心的表达往往就是一种期待,这种期待会给孩子点燃一盏爱的心灯,使他们全身心地感到一种被需要的愉悦和激动,并充满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于是,他们会努力地去关爱对方,去做好自己,去满足和实现这份期待。我想,教学生学会去爱,也是教师给成长中的他们最好的礼物。他们在付出爱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自己,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收获作为教师的幸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