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知理论,走好教育之路 “走班制”来了,学校准备好了吗? 选课走班———师生共生的舞台
教育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1期 总第5067期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1期  下一期
基于行知理论,走好教育之路
来源:邳州市岔河镇中心小学 作者:黄建峰 发布日期:2015-06-25 09:40:01

    提起陶行知我们总会心生敬意,他就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走近他,就像走进一种精神世界;阅读他,就像在阅读一本经典的教育书籍。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哪些,又是如何引导我们走好教育之路的呢?
    一、“爱人”——最温厚朴实的教育思想
    “爱的教育,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这种提法令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爱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时间证明,爱的教育经久不衰,至今它仍是不倒的一面教育思想大旗。爱学校、爱学生的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中,成为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解放学生”——做教育的主人翁
    往日,教师们常以严师自居,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学生望而生畏。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先教后学的模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满堂灌”式的教学景象比比皆是。陶行知先生深知“教学相长”的道理,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同样,教师和学生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结合体。教师应该是民主的,陶先生对“民主的教师”作了如下定义:要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同学习。
    现在教育提倡“翻转课堂”,这种课堂模式让学生当上了“小主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这既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也能巩固学生学习成效。
    三、“生活教育学说”——教育源于生活
    教学源于生活,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有效而实际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难题。教育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实际上就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来引领和教导学生。这也是一个去除糟粕、保留精华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知识。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到大自然里去学习、去创造,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情况,但能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为之骄傲。
    课堂无处不在,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也正好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生活处处是课堂”的理念解放了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和腿,从而把学生从“捆绑教育”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提供了契机,让教育方向更加明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教学的思想,也有做人的准则,他的每一条教育理论都从实践和生活中来,到教育教学中去。陶行知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和品格,更要学习他这种革命式的教育奉献精神。教育没有太多的风险,但是有太多的良心,稍微的疏忽大意就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受影响最大的是学生,所以人们常说教育是“良心活”。从老一辈的教育家、奉献者身上学到的优良品格和专业素养,支撑着如今的教师在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不仅仅是上述三点,还有很多经过时间验证而得出的教育真知,陶行知先生正是以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了后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继承、推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体系。我们学习理论的初衷和目的,都是希望能将其完美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到学生的身上,使行知理论不断发扬光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兢兢业业,为培养教育新人才、创新性人才而努力,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