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知理论,走好教育之路 “走班制”来了,学校准备好了吗? 选课走班———师生共生的舞台
教育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1期 总第5067期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1期  下一期
选课走班———师生共生的舞台
来源:连云港市院前小学 作者:陈秀萍 发布日期:2015-06-25 09:42:51

    每周五下午,课间操结束音乐响起时,学生三五成群欢快地如潮水般从教室涌向校园各处。他们即将奔赴的是自己选择的课堂,有喜欢的课程,有志趣相投的同学,这节课已经变成了孩子们一周的期待。这一切的背后源于院前小学“快乐100分”选课走班的实施。
    当前,“选课走班”成为课改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们学校自2014年9月正式开启“选课走班”的大幕,把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作为“选课走班”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探索一条不断解放儿童、放飞心灵、提升生命质量的“选课走班”课改之路。在保证每个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
    一、“选课走班”:教师人生价值的新追求
    根据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状况,学校制定“选课走班”实施方案,激发全体教师热情和能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鼓励教师走进课程设计,重建课程,改造课程。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设计课程,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成长,拓宽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教师的自主申报,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我们筛选出涉及七大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60余门课程编写成学校的“选课走班”课程手册,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开放选择。“走班”下的新班级就在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在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中,建立起来了。
    “选课走班”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肩负着课程设计、实施课程、改造课程、重建课程的任务,还有新集体的组织管理。我们要求每个课程的辅导教师学期初认真搜集资料,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并上报领导小组审阅,批准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于每周五实施教学,期末汇总成校本教材。与此同时要求每位辅导教师根据自身课程特点进行新班集体的管理:如考勤、学习测试等,并建立好学生的学习档案。
    二、“选课走班”:学生心灵放飞的新天地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挚友、是原动力。“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着力点,这10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心灵放飞的新天地。
    走班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高。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确定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走班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我要学”,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为将来“选择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走班中的学生个性发展更快。因为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几十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忽略学生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空间。
    走班中的学生自信心更足。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走班中的学生交往能力更强。走班制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校的“选课走班”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仍然处于探路阶段,离我们期待的境界还相距甚远,我们将继续前行,让“快乐100分”永远成为师生共进的大舞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