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知理论,走好教育之路 “走班制”来了,学校准备好了吗? 选课走班———师生共生的舞台
教育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1期 总第5067期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1期  下一期
“走班制”来了,学校准备好了吗?
来源: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作者:杨善刚 发布日期:2015-06-25 09:44:04

    当我们的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个性的差异、学习的习惯会导致其成绩开始出现分化,有些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有些学生老师一点即通,而有的则需要老师盯、家长看。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教师的精力分散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上。学生上一样课,做一样事,读一样书,个性的差异发展却得不到彰显。实行“走班制”教学,是否能整合教育资源,让老师因人施教呢?实行“走班制”教学,学校、教师会有哪些困惑,面临哪些挑战呢?
    “走班制”要立足于学生发展
    在个别学校,“走班”成了变相的划分重点班。学生不理解,教师不愿动。A班学习成绩优异,学生好管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成了老师眼中的香饽饽。对外展示,教学示范机会多。B班学生调皮、贪玩,作业完成不到位,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种情况下,老师该如何选择?
    我个人认为,采用“学科走班制”比较好一些。班级学生科目相同,集体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内,对个别学科实行走班。A班学生适当拔高,多拓展、多延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B班学生重基础、养习惯,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备课目的明确,教材选用合理,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发掘学生的潜力。B班学生觉得自己努力了,进步了,可以申请到A班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觉得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安排自己的学习课程,认识了自己。“跳一跳就能到”的学习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走班制”要符合本校的资源现状
    实行“走班制”教学对学校资源有很高的要求。走班过程中,学生的座位如何安排,不同班级学生在一起如何沟通、配合,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分配与统计等,这些都增加了学校的工作。对一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以进行“走班制”教学。面对这些困难,需要放慢脚步,不能为“走”而走,应从单一学科开始,逐渐摸索。对闲置的教学用房、功能室要物尽其用。
    个别学校将“走班”用在了学生活动中,也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教师组织社团等活动,编写校本课程,整合地区文化,发挥社会教学的优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参与积极,配合得当。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量,采取课薪制等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防止学生在选择时出现盲目性,学校可以通过家校网开设专门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建议和选课指导,让家长和老师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走班制”应得到社会的认同与配合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占生活的大部分,同时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与外界社会基本上没有接触。缺少社会道德的约束,没有教师德育的传承,传统教育的“育”在实施“走班制”教育后开始淡化。学生走班缺失监督,接力班级是否能掌握学生的行踪?走班制教学,不同班级的学生基于学习的目的走到了一起,他们是否能和睦地相处?产生了问题家长找谁协商解决呢?“走班制”教学需要的大量教学资源需要社会的支持与补充,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社会舆论的理解。学校要善于利用好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聘请校外辅导员参与到校园的管理决策中。
    “走班制”的试行,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利弊争论较多,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单一的对与错上。老话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即使试行失败,我们也要看到走班制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好处,学习有了选择性、主动性,交往范围扩大,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发展,展现了教师的自我魅力。学校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我们的教学改革时刻要面临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面对挑战与机遇,我们的学校、教师应时刻准备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