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活,探究周边世界社区资源助力幼儿园社会教育 快乐成长,为学生创新能力奠基 巧设与幼儿互动的区角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1期 总第5067期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1期  下一期
快乐成长,为学生创新能力奠基
来源:射阳县同心小学 作者:赵红娟 发布日期:2015-06-25 11:27:52

    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和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代小学生是中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不会消极等待,而是积极探索,主动进行兴趣探究,善于推陈出新。
    就学校科技教育来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实践、创造的能动性。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借助特定情境下的问题,加深学生的体验,点燃学生对于科技知识的探索热情。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我向学生提出:爬山虎是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又是怎么爬的呢?通过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兴趣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此外,教师还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从中寻找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采用更多元的方法,比如导语激趣、游戏激趣等,灵活运用,点燃其学习兴趣的“导火线”,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改进方法,拓展学生能力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课本中的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童话故事等,借助幻灯片、音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涉及竹子的课文,教师可以顺势导入“岁寒三友”的汉族传统寓意图案。学生不仅对竹子的属性有所了解,同时也联想到梅、松,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在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后,甚至有学生联想到了桃、杏、李,当这些花朵盛开时,即表示春天真正来临。
    小学生独创能力欠缺,需要通过“加一加”“减一减”“学一学”等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加一加”就是通过将不同物体的单一功能,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创造出功能更加丰富的事物,比如带橡皮的铅笔;“减一减”就是从某一事物的众多功能中,分离出一项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并加以优化,提高效率,比如从洗衣机中分离出仅有脱水功能的脱水机;“学一学”就是通过长期观察,从现有事物的某一特点出发,创造出具有相应功能的新事物,并将此功能放大、优化,比如雷达。“实践出真知”,无论运用何种创新方法,学生都需要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将脑中蓝图转化为现实。
    三、搭建平台,激活学生动力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要。大力开展科技活动是新时期学校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全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也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科教节目视频,不定期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举行校园科技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了解科技知识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科学产生深厚的兴趣,激发创造力。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和社会上各种现象留心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习近平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我们学校教育应该结合时代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其快乐成长奠基,为国家的强盛储备创新型人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