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巧用教研“四部曲”提升专业判断力 利用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思考
幼教文苑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1期 总第5067期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1期  下一期
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来源:盐城市潘黄中心幼儿园 作者:孙兰凤 发布日期:2015-06-25 13:49:3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缺少感恩意识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往往是父母、亲友集中照顾的对象,个个是家长们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的大包大揽,一味付出,造成许多孩子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唯我独尊,缺少感恩的心。本文从身边细节入手,探索感恩教育方式,呼吁社会、学校、家庭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并试图为学校有效实施感恩教育提出相应建议。
    营造感恩氛围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环境。为此,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在校园内营造感恩氛围。通过挂横幅、布置以“感恩”为主题的宣传橱窗、播放感恩歌曲等方式渲染气氛。其次,结合课程内容中的相关主题创设感恩教育环境。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师幼互动、家长支持等形式,生动地再现主题内容。
    在小班“亲亲一家人”的主题墙饰中,幼儿在动手制作心形卡,打扮亲情树,给父母戴红花等活动中感悟爱、表达爱,使爱从被动变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
    家长做好示范
    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耳濡目染、感受效仿中获得,因此榜样示范尤为重要。生活中,我从细节做起,把人际交往的礼貌、感激在小事中表现出来,让孩子知道别人对你的滴水之恩都应记住,并表示感谢。使他们形成知恩、体谅、同情、爱护和帮助他人的健康人格。其次,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及时了解孩子游戏学习时对人、事、植物、动物的情感反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感恩意识。例如,遇到小朋友摔倒了、鞋带散了、某个小朋友抢了别人的玩具等情况,我会及时抓住这些渗透机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及时教育幼儿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学会感恩同伴。     
    注重节日教育
    节日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我国有许多蕴藏感恩元素的重大节日,如:春节、妇女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潜在的教育资源。因此,我特别重视节日教育,春节时,教育孩子热情接受亲属赠予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重阳节,在家开展名为“我为爷爷奶奶做什么”的活动,带孩子去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教师节,指导孩子制作贺卡送给老师等。
    开展感恩教育专题活动
    感恩专题活动中,我们常借助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感染孩子。童话、故事、儿歌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文学形式,童话故事中的角色鲜明生动,幼儿易于接受。例如,我们常让孩子阅读故事《孔融让梨》、练习儿歌《分果果》等,在这些典型的道德情境中,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唱唱跳跳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感的机会。我在歌舞表演《好朋友》中让孩子们相互结伴,边唱边给对方梳头、扣纽扣,为《迷路的小花鸭》《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创设友爱情境,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角色,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几年实践,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在班级里,体弱、行动迟缓的孩子不再受到冷落,原来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脸上也露出微笑,相互间学会了关心。小朋友摔倒了同伴会主动上前搀扶;小朋友病了,会听到一声声关切的问候;个别小朋友不会扣纽扣,班里的其他小朋友都会去帮助他;老师喉咙哑了,小朋友们会说上一句关怀的话。
    在家里,孩子们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关心比自己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重阳节,我们组织幼儿慰问了敬老院,孩子们送上了一车礼物,并自告奋勇地为老爷爷、老奶奶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心。在我们幼儿园,这样的改变不胜枚举,孩子们渐渐明白了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人很多,父母、长辈、老师、朋友、陌生人等等。正是有了关爱和感恩的心,世界才变得温馨和美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中,让感恩成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使美妙的童真童趣永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