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君:善待每个孩子 孙冬梅:树人者先育德 李文星: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节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3期 总第5101期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3期  下一期
李文星:和学生一起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8-28 14:32:00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将育人育德的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他就是徐州市第七中学教师李文星。

    用童心和学生相处
    在李文星的工作生涯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学生管理模式。九年间,李文星经历了严厉为师、关爱为师、愉快共处三种做老师的心态变化,学生管理也从跟踪管理、暗哨管理发展到自主管理。
    班级公约是他做班主任时开创的民主管理、愉快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这里,学生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包括他在内,都提出了一些想法,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公布上墙,做到集体实行、集体监督,实现了真正的自我管理。班级的图书柜上,他捐了近300元书刊。学生在他的带动下,纷纷捐书捐款,班级的图书柜的书刊量达近200册,别班学生羡慕不已。
    李文星始终相信“言传不如身教”,身心健康、追求上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每周班级有两节体育课,三节活动课,每逢这个时候,无论李文星手头有多少工作,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来,与学生们一起唱歌、打球。放下架子,用童心和学生相处,很多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真诚。所以,孩子们和他交流时,从不隐藏自己的想法,学生间也非常团结。
    2002年,他创建了学校自管会组织,200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这一组织的建立,是他德育模式的又一转折点,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更大地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关爱学生,与学生亲密无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树人之品,细心收获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李文星醉心于与学生共同探讨、了解人生,认识世界。他把“树人之品”作为头等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为更好组织课堂,他广泛阅读中外历史哲学书籍,关注社会热点,并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疑难问题;在集体备课中,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004年“五一”假期中,他同其他名师一起送课下乡,赢得紫庄中学等乡镇中学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工作期间,他坚持每学期开示范课、公开课,并将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用讲座的形式向全校师生汇报,开展《化学与生活》《化学与人类的发展》等专题讲座。
    处处皆文化,人人都文明
    在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工作期间,李文星既要备课上课,又要接待宣传,业务繁琐,他基本放弃了家庭琐事,妻子有了许多埋怨。女儿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在周五放学的时候,李文星能去幼儿园接她,可是很多时候他都无法做到。去年暑假,他放弃了休息时间,积极策划招生宣传,在《徐州日报》《贾汪新闻报》上发表近万字文章,为学校招生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在日常管理中,他善于发现问题。2003年下半年,他用了半学期的时间统筹策划,在校园文化上投入心血,使校白墙变成文化墙,校园处处立起了文明标志牌。至此,“处处皆文化,人人都文明”成为七中的名片。
    过去取得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时刻铭记身上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勤奋,为贾汪教育的明天贡献光和热。

                                                               编辑/姚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