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超女”贾志梅 张秀颀:将父辈的教育梦想传承
教师节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3期 总第5101期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3期  下一期
朱建: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8-28 14:34:46


    2013年,南通市东社学校面临撤并,同年,朱建来到这所乡村学校担任校长,学校的命运从那个时候也发生了改变。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让这所学校起死回生。生源不再流失,走出去的学生又重新回校,中考成绩逐年提升。“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朱建用行动诠释着乡村校长的责任与担当。
    为学生立下军令状
    1996年,朱建考入扬州大学,虽然专业是农业机械化工程,但他心中一直有个教师梦。“我从小就十分敬重老师,因为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毕业后,朱建放弃了省城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家乡,在一所乡镇中学当了生物老师。
    站在三尺讲台,朱建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全国优秀班主任、南通市骨干教师、南通“好青年”,荣誉纷沓而至,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2013年7月11日,朱建被通州区教育局抽调到考察组,负责考核东社学校、金沙中学等22所学校的办学情况。这本是一次例行考察,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时,东社学校乱成一团,学生上课聊天,老师不管不问,有的竟偷偷溜回家。”朱建向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陷入低谷,生源每年流失严重。当时有个初三毕业班,只剩下11名学生,而入学时班额是50多人。
    考察结束后,朱建向通州区教育局详细汇报东社学校有关情况,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汇报结束后,通州区教育局局长韩建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轻人,微笑着点了点头。
    2013年8月26日,朱建被任命为东社学校校长。朱建接到通知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坚决不去,因为谁 接了东社学校就意味着要与麻烦打交道。为此,教育局领导找朱建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去试一试,并保证如果他在东社学校干不下去,还让他在南通二甲中学当教导主任。临走时,教育局领导丢下一句话,“你就当救救这群孩子吧。”因为这句话,朱建再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了,他当场立下军令状,如果不带领东社学校闯出个名堂,自己宁愿在那儿当一名普通老师。
    用课改激发教师活力
    “我们巴不得学校早些垮掉,等到别的学校来兼并,这样我们才有出路。”初任校长,朱建听到老师这番话,心里的压力和沉重感前所未有。面对学校的内忧外患,朱建开出的药方是“用课改激发教师活力,为学校找到一条出路”。
    改革,免不了阵痛。听课回来,老师都觉得课堂改革好,也很心动,但真正要实践起来,却又担心失败,或者不愿辛苦,或者觉得学校基础差,干不起来。
    课改工作难以打开局面时,朱建率先垂范。他在自己的生物学科先改革,带头拟定和使用教案。一学期下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位居南通市前列。一潭死水中,炸响了一个惊雷。优异的成绩,为课改做了最好的诠释。更多教师自觉加入到课改中。   
    经过1年多的课改,磨课成了学校老师们的习惯,朱建和老师们一起钻研教材,探究教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力求打磨出优质教案。备课做到不仅备学生,还备学情。老师们一致认为,“现在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备课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在朱建的引领下,许多老师不断总结反思,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各级各类刊物中发表。每位老师都承担过区级公开课教学任务,许多老师在赛课中获奖。老师们在课堂上摒弃了传统灌输式教学,形成了由课内向课外、校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辐射的崭新的教学思路,打破“求同”,敢于“求异”,教研硕果累累。
    原本办学薄弱面临撤并的农村学校,逐渐成为引领全市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学校办学水平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南通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南通市中小学百优校园网站。
    做学生的知心人
    当了15年老师,做了学生15年知心人,在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倾力关心,这是校长朱建的写照。
    去年10月,朱建班上来了一名转校生,刚开始,因为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集体,时常被同学们排斥甚至是欺负,加上成绩学习不理想,平常情绪低落。“感觉他有点自卑,不怎么和同学们说话,也不和他们玩。”
    “我特别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去关心他,从不放弃对他的教育,有同学欺负他的时候,我总是护着他,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家访。”朱建说,后来有一次,自己抓住他数学考试取得了90分的“奇迹”,非常激动地向他表示祝贺,并在班上和家长座谈会上大加表扬,鼓励的同时给予方法性的指导,还在课外给他单独辅导。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整个人都变得乐观开朗起来,成绩也一点点上升了,跃到了中等水平。”朱建说,只要用心,再难教的孩子也会变好。
    “莫问登顶,只管攀登”是朱建的座右铭。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朱建说,他都将坚持不懈地在坎坷和孤寂的乡村教育道路上远行,勤勤恳恳做园丁,兢兢业业育桃李。
                                                                文/朱皓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