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做一个有爱之师 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策略
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3期 总第5101期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3期  下一期
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金湖县金荷花幼儿园 作者:柏玲 孙达萍 发布日期:2015-08-28 16:13:53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守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
    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文明礼貌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从小进行礼貌教育,通过民间游戏、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呢?
    一、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提出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规则要求,对于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每一项规则的提出,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日积月累,良好的班级活动常规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在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真正适合幼儿的需要,还是仅仅为了教师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等。合理的规则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他们会愿意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变他律为 自律。
    二、勤于练习,不断鼓励
    幼儿的意志力不够坚定,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幼儿非常重视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孩子存在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们让幼儿讨论后评价,明确认识,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在评价过程中,孩子不但能说出已知的要求和规则,还知道了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这样可以促进幼儿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认识和思考,强化规则意识,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常规培养时我们必须要发挥好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调整和完善。
    三、开展游戏,乐中学礼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园设计了游戏“娃娃商场”,请一组幼儿扮演营业员,另一组幼儿扮演顾客。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谢谢,麻烦你了!”如果发现问题,我们马上请幼儿讨论,再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幼儿时时刻刻有礼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得讲礼貌的良好行为规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幼儿将文明礼貌教育内化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