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单词教学中游戏应用之浅见 浅谈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6期 总第5121期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6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来源: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作者:朱玮玮 发布日期:2015-10-15 16:13:17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识灌输,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一、转变传统师生观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观念后,教师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例如在上《遨游因特网》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给出恰当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的“学”是有教师指导作支撑的学,而不是盲目上网冲浪。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不想主动去学。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我平时在上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1.情境导入,进入精彩的信息世界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努力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2.寓教于乐,轻松环境中主动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好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教师上课时是不是就应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三、指导主动探究,激发主动学习欲望
    1.利用任务驱动培养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在讲解《美化文章》时,要求学生利用自选图形里的各种图形绘一幅画,图形可自主选择,教师通过展示示例作品明确任务。我只提出任务,不提出要求,完全由学生自主发挥,为学生留下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到上交作品时,我发现每个学生的画都不相同,有的用到了笑脸,十六角星组成了太阳;有的用到了矩形,三角形组成了房子和树……这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在任务驱动下学习到了相关知识。
    2.利用竞赛方式培养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采用竞赛方式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地学习,而且对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有好处。例如在对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了字母录入竞赛,通过“明天打字员”软件进行竞赛,看谁打字速度快。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及字母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
    教师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