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本质精心设计练习 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成长记录袋在小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7期 总第5129期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7期  下一期
成长记录袋在小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靖江市莲沁小学 作者:羊兴华 发布日期:2015-10-29 15:49:26

    成长记录袋是我国新课改的产物,它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试卷评价机制。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综合达成;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更个性化、民主化,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合作、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设计
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精心为每个孩子设计成长记录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收集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资料。
    道德品质方面:包括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具体指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及执行《班级公约》的情况。利用“学生品行表现表”,对学生校内外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学生 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形式。
    学习能力方面:包括学生各科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情感、意志、思维等因素的发展状况,以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认为成功的专题材料,及综合实践过程中的主题活动材料、小发明等。这一方面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交流与合作方面:设立“我对自己说”“同学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教师对我说”等栏目。“交流卡”分为教师“激励卡”、学生“风采卡”和家长“反馈卡”。“激励卡”主要记录教师对学生激励的话语,“风采卡”是学生自我认识的亮相台,“反馈卡”记录家长对学生进步表现及期望的话语。“三卡”促使教师、家长和学生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学生的方式
    成长记录袋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展示性评价,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评价格局。
    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定期评价制度,包括对作品的评定和整体的评定。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评定活动,如一周进行一次,制定月评价标准。学生自我评价时,内容和形式均无限制,可以穿插一些绘画或其他装饰来记叙等。
    学生间互评。不定期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对某一学科或主题进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如“夸夸别人,说说自己”主题班会,让学生根据“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来正确认识自己,锻炼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定期开展关于学科的评比活动,通过学生民主投票选举,根据一定标准和得票率,选出优秀记录袋进行展览,并颁发奖品作为鼓励。
    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成长记录袋可以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全面地看待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化和进步。
    三、完善成长记录袋的建议
    教学应与成长记录袋评价相结合。评价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学生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评价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实际。在使用成长记录袋之前,必须有具体的使用方案,明确评价内容。也就是说用成长记录袋要反映和促进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评价内容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实际、学生特点等。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客体又是主体。在使用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依据要求评价自己,反省学习过程,发现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引导其在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进取。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长期以来,学生评价的主体没有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体系。这不仅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也影响了个体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发展性学生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状态的局限,让同伴、家长等多主体参与评价。 
    加强反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己保管成长记录袋,这样可随时翻看,查看评价结果。低年级中,老师在教室里指定地方集中存放,每次评定后返还给学生。交流与分享是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功能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不断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成长发展的成就感、自豪感,容易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