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课异构”看提问技巧 从“同课异构”看提问技巧 立美育人,以美立身———对构建小学美育系统的一点思考 从“同课异构”看提问技巧
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7期 总第5129期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7期  下一期
从“同课异构”看提问技巧
来源: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作者:张心一 发布日期:2015-10-29 15:57:29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够帮助教师析疑,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是现阶段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特别是在“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
    然而,从笔者近期参加的一次教学竞赛观摩活动来看,老师们对“story time”这个阅读板块的解读还是有差异的。下面就笔者所听的四年级上册《Unit3 How many》“ Story time”为例,谈谈“story time”的提问技巧。根据课文内容,老师们大多数的问题都集中于“What do Mike and Helen have?”和“How many do they have?”这两个内容,但是老师的问题设计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差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有了偏差。
    一、内容相同,问题不同——语言表达的差异,教学重点的偏差
    案例对比:对于故事中两个人物有什么东西,老师们的提问是这样的:
    教师1先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回答了“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然后看卡通,回答“Whose toy cars/ stickers are they?”
    教师2也先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回答了“Who are they?”然后看卡通,回答“What do they have?”
    案例简析:从课文内容看,本课的内容是Mike和Helen在展示他们各自的东西,关注点应该是物品与数量,而不是在讨论物主。所以,教师1的问题偏离了文章的主旨。
    设计反思: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提问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准备问题前应尽可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预测,提问语言应尽量使用或贴近目标语,让学生在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的运用。
    二、问题相同,时机不同——阅读能力的差异
    案例对比:对于故事中两个人物拥有物品的数量,老师们的提问是这样的:教师1在进入课文教学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看卡通,回答“How many stickers does Helen have?”教师2 承接了第一个问题“What do they have?”再提问“How many do they have?”
    案例简析:对文本的阅读,应该遵循从粗到细、由总到分的顺序,所以教师的提问也应该是从主到次、由大到小的循序渐进。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第一个问题总是提问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关注细节。而教师1的问题,跳过了物品,直接提问数量,不符合提问的顺序,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
    设计反思: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准确地理解并把握阅读材料的重点,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进而通过问题设疑,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地解决英语学习问题。
    三、问题相同,任务不同——任务难度的差异,教学效果的偏差
    案例对比:同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同,任务的难度就相差很大,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就偏差比较大。
    对于上述关于数量的问题,老师们给出的任务是这样的:
    教师1要求“Listen and answer”,教师2要求“Read and circle the key words”,教师3要求“Read and tick the answer”。
    案例简析:关于数量的三个单词“thirteen”“fourteen”“fifteen”是本课的新单词,除了部分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并不能正确的认读。教师1和教师2的要求都只能让部分学生完成任务,而教师3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再选择答案,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这个任务。
    设计反思: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要分层设置问题,或者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在注意问题梯度的同时要关注任务的完成方式,实现问题梯度与任务难度的“档位匹配”,争取阅读课中实现“全参与,零陪衬”。
    对于英语阅读教学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一个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只注重“对阅读文本解读”、片面重视“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转变为更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生人格与心灵层次的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